大寒大寒 无风也寒
——大寒的内涵与文化
林占东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日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同小寒、大暑、小暑等都是表示天气冷热程度的节气,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加之此时寒潮频繁南下袭扰,所以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授时通考·天时》引述《三礼义宗》解释:“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可见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但任何事物发展到顶点的时候,势必盛极而衰,这好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既有“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又有“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节气三候分别是: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大寒节气时段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母鸡已经感到阳气萌动,开始产蛋孵化小鸡;鹰隼等征鸟在空中盘旋寻找食物,来抵御天气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厚最结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寒节气天气确实是最冷的,但在最冷的背后,也孕育着一片生机。
大寒节气天气最冷。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虽然太阳光直射点北移,但其仍在南半球,北半球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降到最低。但也并不都是如此,根据中国气象部门对气温长期以来的观察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最冷的时刻还是集中在大寒节气里。
在大寒节气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常会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天气。(1)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一带降雪频繁,积雪深厚,天气极端寒冷。(2)北方地区,降水多的年份冰雪覆盖,天气潮冷;降水少的年份天干物燥干冷。(3)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全年最低。(4)南方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前期略有增加,天气湿冷,是一年中气温最低、天气最冷时刻。所以北方地区有的因为冰雪覆盖,有的因为天寒地冻,基本上还继续处在歇冬农闲时节;而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追施冬肥,并做好防寒防冻、兴修水利等工作
在大寒时节,要做好养生保健:(1)在心态方面,要安心养神,怡情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冬藏”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避免寒风侵袭;外出要添加衣物,预防着凉感冒;室内午前或午后通一下风。保持空气清新。(3)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保阴潜阳原则,多食一些苦味食物,来助心阳,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同时可吃一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4)在锻炼方面,可选择疾走慢跑、打太极拳、炼八段锦等强度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的项目,以免搅动阳气,影响“冬藏”。
大寒节气的习俗主要集中在“迎年”上面。具体地说有:吃糯米饭(用糯米做的食物)、喝腊八粥(由多种米多种豆多种果等熬制成)、纵饮(放开宴乐纵情饮酒)、做牙祭(做好吃的打牙祭)、扫尘(扫房子擦器皿洗衣服被褥等)、糊窗(过去用新纸糊窗户贴窗花)、蒸供(蒸制祭祀供品)、赶婚(赶在腊月结婚不用挑日子)、赶集(赶集购买新年年货)、洗浴(洗澡洗去烦恼晦气)等。
唐朝诗人孟郊《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诗意是:天气寒冷,天色深青,北风凛冽,在枯老的桑树间号叫。厚厚冰层,不见裂痕,白天日短,只有反射着清冷的日光。想要敲石取火,却没能成功;盛大的阴气与回升的阳气正争高下。生活的情调太过清苦,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能在冰冻天气里吟唱这首诗歌。诗人写诗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被称为“郊寒岛瘦”,这首《苦寒吟》又何尝不是诗人一生悲凉贫苦的生动写照呢?
宋代诗人邵雍《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诗意是: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新雪就又纷纷飘下堵上了门。阶前冻成了一张银白色的冰床,檐头悬挂着的一排排冰柱,又仿佛一个个钟乳石。寒冷的天气里太阳没有光辉,猛烈的寒风正在愤怒着呼啸而过。人们的口里虽然有舌头,但因为天气寒冷冻得却说不出话来。全诗通过对雪、冰和风的描绘,给人一种强烈的寒冷感受 ,展示了大自然的严酷无情和人们的无能为力。引发了读者对自然敬畏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大寒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是冬天的制高点;但也是冬天的转折点,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日照时间的增长,气温的逐渐回升,不久就将迎来冰融雪化、惠风和畅、紫气东来的春天。
2024.01.20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