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平点滴记忆
文/老革
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上个世纪的1970年4月末的一天。
那天下午,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和另外一名社员去夏家堡大队开会,会议内容是大队派民工去四平修铁路。
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能被大队选派出民工修铁路,我从内心感到高兴!
“五、一”劳动节的这天上午,大队委派一名姓霍的党员带队,我们在梨树县客运站乘坐长途客车于中午时分来到了四平市。
经过大约40分钟的行走,我们一行人来到了“580”工地。

当年,“580”工地工作制是三班倒,所以我们休息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刚来工地不久的一天,下夜班吃过早饭,我便和几个民工相约,一起去四平市里游玩儿。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四平市,心里特别高兴!
记忆中,四平市分铁东区和铁西区,是以天桥为界点,给我感觉四平市区好像是东西长南北短。
那时,由于年轻好胜的缘故,闲暇之余,我们几乎把四平市的两个区都逛个遍。
当年,四平市留给我的印象是:街路两旁都是些低矮的旧楼房,市民所住的以红砖平房居多。市区的马路多见破损,有些脏乱也十分狭窄。
在一个马路边上,偶然看到了一个破旧大门旁边的院墙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有:吉林省四平联合化工厂字样,这不禁令我喜出望外。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肥皂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一天,我刚吃过早饭,有一位李姓民工邀我和另外两个民工一同去四平“英雄公园”游玩儿。
由于年头太久的原故,我只是模糊记得,进入四平后,我们沿着铁西区的一条破旧的马路,一直向西,走到尽头即是当年的四平市“英雄公园”。
走近“英雄公园”,就见两扇铁大门锈迹斑斑,在门框上的“英雄公园”四个大字依稀可见。
进入公园内,只见脚下满地杂草丛生,甬道上坑洼不平,且被树叶和尘土所覆盖。给人感觉,这里好像很久没人打扫过,不仔细辨认,还真分辨不清哪里是马路哪里是甬道。
径直走不远处,便是一座四平解放初期修建的一座英雄纪念碑,因没有及时修缮,纪念碑已出现多处破损。
公园里显得异常寂静,几乎看不到一个游人。偶尔有阵风吹过,地上的树叶和尘土打着旋儿扑面而来。
此情此情景,不禁让我从内心感到凄凉和心寒。即刻,我和其他民工停止了说笑,并怀着沉重的心情,快速离开了公园。
在“580”工地干活时,我经常听人讲过,四平市是一座英雄城,在解放四平的战役中,曾牺牲3万多名解放军战士。
回城后,我在有关资料中得知,四平不仅是东北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军事重镇。
从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四进四出四平。经过两年艰苦卓绝地浴血奋战,彻底消灭了四平全部守敌,使得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战役胜利结束。
四平战役,不仅仅是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
在我的人生中第二次来四平(准确说是路过)。那是在2006年7月的一天,由《新文化报》和吉林省政协文史委共同举办的“重聚知青点,建设新农村”的活动中,我和原集体户大部分知青一同乘坐大客车前往梨树县夏家堡第八生产队,那里是我们原来下乡插队的地方。
当我们所乘坐的大客车在返回途中,恰巧路过四平市区。
此时此刻,我地心情略显有些激动,毕竟距上次来四平市已有46个年头了。
我不经意打开车窗,把目光抛向窗外。
就见街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满整洁的红色水泥方砖,市民正结伴悠闲地行走在上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地笑容。
在人行道上面的花池子里面,种植许多好看的奇花异草,很是惹人喜爱。
那清一色的杨树分别伫立在人行道的两侧,好像是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同时,还有那一幢幢新建成的高楼大厦在我眼前瞬间闪过。
这些美丽的景致瞬时让我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我心中相当兴奋,似乎还有些疑惑,这是当年我来过的四平市吗?这不就是一座现代化都市吗?
这时,跟随采访的一位《新文化报》记者,笑着向我们简单讲述了有关四平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从这位记者口中得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四平市不但在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其他领域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地变化。尤其是市民人均收入、幸福指数在逐年提高。
这位记者还告诉我们,在四平英雄大街上还重新修建了一座英雄纪念塔、英雄纪念广场及四平战役纪念馆。
这三座标志性建筑,不但是四平市民缅怀革命先烈的地方,而且也是休闲、娱乐、参观、学习的场所。同时,这里也是外地游客旅游观光打卡之地。
记者一番话,让我兴奋不已,又让我重新认识和了解了今日的四平。
虽然这次只是匆匆路过,但四平的确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会再来四平,因这里,也曾是我的第二故乡!
大客车依旧快速行驶在马路上。
当快驶离四平市区时,不知是哪位知青带头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支脍炙人口的歌曲,一时间引起大家共鸣:“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那激情、豪迈、嘹亮地歌声冲出车窗外,不断回荡在四平市区的上空!
作者:老革 写于2024年元月
作者简介:张wenge(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
虽已过古稀之年,但始终不渝地酷爱文学。闲暇时也爱回忆陈年旧事,经常坐在电脑桌前,装模作样地写写回忆录、小说。偶尔在报刊或杂志上也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人生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长春作家协会、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文字、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