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探九
文/黄爱玲

要不是受济南作家协会徐清源副主席之邀,参加济南作家面对面第一期交流活动,走进探九LAB精酿,对探九还真是陌生。
对探九陌生,对它的地址可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堤口路济南啤酒厂原址。
济南啤酒厂留下多少济南人的记忆,尤其是进入夏天,街边小店的门口摆着一张张小桌,一大桶一大桶的趵突泉鲜扎啤堆在一起,食客们马扎子一坐,要上一小盘嘎啦油子、煮毛豆、煮花生,清澈冒着啤酒沫的鲜扎啤喝上一大口,再用小铁片挑起酱油味十足、油滋滋的嘎啦油子肉送入口中,那叫一个爽,鲜扎啤也是撸串的最佳绝配。
从1975年5月18日 济南酒精分厂转产啤酒,正式定名为济啤酒厂,5月18日第一瓶趵突泉酒在堤口路17号诞生。直到2009年青啤以2.5亿资金取得了趵突泉啤酒的品牌和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让济南趵突泉啤酒厂退出了济南的历史舞台,这也是济南人的一个痛,一个不舍,夏天的蝉鸣依旧,再无济南啤酒厂生产的趵突泉鲜扎啤了。
那天参加济南作协的活动,正好下了一场缠缠绵绵的秋雨,本打算坐公交车去,看雨下的还不小,索性开车去了。
导航把我引入堤口路原济南啤酒厂旧址,进入大院,心里还真是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径直往北走到头,一个“我在探九很想你”的路牌映入眼帘,导航提示到达目的地。
走进探九文化体验馆,门口右手边墙上的一幅啤酒花画,引人注目,淡绿色的啤酒花清新淡雅,好漂亮,还是第一次见啤酒花这种花,很是漂亮。左手边一面墙上一指禅取酒处,集中了探九精酿的16种直饮品牌酒,大门口对面的玻璃墙上印有啤酒发展史,公元前6000年啤酒起源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900年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玻璃墙右边悬挂着探九获得的各项国际大奖,这是探九人的骄傲,也是探九人不懈努力、孜孜不倦进取的结果,大厅布置的精致,有格调。
徐清源副主席主持了会议,作家们互相介绍完后,集体学习了有关文件,交流文学写作经验。随后探九LAB精酿的郭勇总经理带领大家参观了探九的自有研发核心体系,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精酿啤酒专用 ALE 和 LAGER 酵母保存菌种库,数十位国内一流啤酒专业技术人才的研发团队,30年啤酒研发及生产实战经验、自有原料公司、稳定的供应链、标准化运营体系。探九LAB精酿酒站,堂食+外卖的经营模式。郭总给大家讲解了一指禅从取杯、冰杯到一拉一推出酒、揺杯的过程,让大家每人接一杯精酿,感受一下精酿的美味,喷着酒花的麦香入口唇齿留香,与众不同的精酿,改变国人对啤酒的认知,不是我贪杯,是故事上头。济南泉水甲天下,探九精酿泉水造,好水出好酒,好酒有故事。
大家对探九精酿赞不绝口,只可惜我是开车来的,没有口福品尝到精酿啤酒,留有小小的遗憾,简餐很是不错。
虽然没有品尝到精酿,看到趵突印象这个品牌精酿酒,我感到心里很是安慰,趵突泉啤酒没有离开济南,而是更加升华了品性,留给济南人的是更高端的趵突精酿,继续续写着济南趵突泉啤酒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精致,有故事。
前几天《都市头条》的宋俊忠主席微信我,有时间参加探九的一个品酒会活动吗,正好我有再去探九的意愿,欣然应允,与《泉城晨话》作者的杨延斌大哥取得联系,杨大哥告诉了我具体事宜。这次公交出行,一定要品尝一下探九精酿啤酒的美味,弥补一下第一次去探九留下的小小遗憾,其实,我是不胜酒力的,更多的是怀有一种对济南趵突泉啤酒情怀。
第二次走进探九,与杨延斌大哥是老熟人了,还遇到了作词家王瑞义老师,王瑞义老师作词的《啊,济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赞美咱济南好山好水好风光,还遇到了西门子的温总,摄影家蒿华老师,蒿老师为大家拍了不少精美照片和视频。

第二次与探九精酿的郭勇总经理见面,郭总热情洋溢地接待了大家,给大家讲解了啤酒的历史,探九精酿的发展前景与取得的成绩,一块块奖牌凝聚了探九人的心血与执着,那是一种对济南的情与爱,啤酒人的不断追求与信念,把济南的啤酒推向一个新高度,做成啤酒中的天花板。
之前我并不喜欢喝啤酒,对啤酒苦苦的涩涩的味道不太感兴趣,这次品尝到探九精酿啤酒,完全颠覆了我对啤酒的认知,郭总热情地让大家多品尝几款不同口味的啤酒精酿,一指禅直饮的鲜啤有16种: 龙井小麦、荔枝果皮、杞个大枣、浑浊 IPA 、中式小麦、乳酸菌白挑、金色皮尔森、芒果低醇、苹果西打、定制 IPA 、比利时小麦、功夫麻椒、牛奶世涛、燃烧 IPA 、淡色艾尔、德式小麦。16种直饮精酿要是都品尝一遍,对不胜酒力的人,会飘飘欲仙。优雅的聚餐环境,高端大气的探九精酿体验馆,是朋友聚会,商务洽谈的好地方,1L罐装的趵突印象、瓶装的啤酒精酿都是送亲朋好友的高端啤酒。
探九LAB精酿是济南啤酒与众不同的高端品牌,济南啤酒并没有远离这座城,而是迈向了一个更高的领域,让济南的好山好水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济南,让我们共同举杯,用酒传情,讲好济南故事,为济南的美好明天干杯。








[作者简介] 黄爱玲,笔名,快乐。济南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发表有三百余篇作品。齐鲁壹点发表的《70华诞,我与祖国共成长》一文,阅读量924.8万,《泉城济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文收录于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清泉录》一书。《月亮被吃掉了》收录于《嗬,这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