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摘录(五)
李启贵


总书记“家访〞的脱贫致富人一孙观发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考察,于当日下午来到远近闻名的红军村一一梓山镇潭头村了解老区人民脱贫攻坚情况。
下午五点左右,村民孙观发全家人站在家门口,拉着总书记的手,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总书记很高兴,他抚摸着孙观发小孙子的头,亲切地问他几岁了。总书记高兴地来到孙观发的家,先走进厨房,询问柴米油盐的供应情况,亲切地问孙观发;“液化气多少钱一罐,电磁炉好不好用,电力足不足,用电正不正常,一个月用多少电费?”孙观发一一回答。总书记顺手拉开冰箱的门,看到里面有鱼有肉有鸡蛋有蔬菜,东西齐全,欣慰地说:“很丰盛嘛!〞来到客厅,孙观发全家围坐在总书记身边,无拘无束地拉起了家常。孙观发对总书记说,我是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总书记马上问:“什么兵种?”孙答:“铁道兵。”总书记深情地说:“铁道兵很辛苦!”
孙观发向总书记说起潭头村的变化;以前村里住的是土坯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厕所臭气熏天。现在住上小楼房,家家有卫生间,通自来水,村里环境好了,鸟语花香。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我这次来江西,就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们,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总书记亲切慈祥,不停地问这问那,在孙观发的家整整呆了25分钟钟。这25分钟时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体现了领䄂爱民、亲民的博大情怀。“铁道兵很辛苦〞,总书记这句话,是对铁道兵的充分肯定和莫大的褒奖。
总书记视察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孙观发还一直沉浸在那难忘的情景之中。他的家客厅中间,现在悬挂着两张习近平总书记纪在他家一起拉家常的照片。他也被乡亲们称为“最幸福的人”。
于都是革命老区,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出发地,这里的土地浸染着烈士的鲜血。大革命时期,于都34万人有6.8万人参加了红军,革命胜利时仅幸存227位,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潭头村一个叫孙道发生的青年参加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了临别时“等我回来”的一句承诺,在家苦等了20多年的童养媳等来的却是孙道发生的烈士证。在政府的安排下,孙观发过继给孙道发生烈士当了儿子。那时给革命烈士继嗣在赣南很普遍,表达的是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慰藉。
孙观发1970年参军,服役于铁道兵二师九团四营十八连,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援越抗美,回国后在陕西紫阳修建襄渝线,历任战士、班长,1975年退伍回乡。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铁道兵锻炼了孙观发不怕苦的性格,退伍后,学了做豆腐的手艺,风里雨里带着家人埋头苦干。曾经的潭头村有“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的说法,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全村有贫困户109户,孙观发是其中之一。儿女正读书时,他爱人2007年被查出患黑色素瘤病,花光了家里积蓄,欠了一屁股的债,妻子撒手离开了人世,家里也因此沦为贫困户。那时女儿在外地上学,孙观发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勉强给女儿凑到学费。
2011年12月31日,时任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上批示:“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批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赣南人民的深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一股春风开启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宏伟实践。潭头村从此也迎来了翻天复地变化。孙观发的家庭变化,是中央革命苏区大地发展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是江西364万脱贫户的一个缩影。
中央实施苏区振兴政策的10年时间,潭头村经历了从贫到富的巨大变化。当时,政府为了让贫困群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决定发展光伏产业。孙观发的光伏发电设备,是在“全穗光伏贷”支持下安装起来的。这个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一年为他家增收5000元。

山村要脱贫,产业是关键。经过多次考察,潭头村终于找到了自身的优势资源一一硒。因土壤硒含量高、水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产业有了基础。当地政府通过流转土地和山林,打造万亩硒蔬菜产业基地、万亩油茶产业林和千亩脐橙产业带。2017年,梓山镇举全镇之力,流转了9个村3200户8600亩土地建成富硒蔬菜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参与硒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近万元。孙观发在驻村干部帮扶下,参加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如今孙现发的家,开了一家特产超市,和几个兄弟合作开了餐馆和民宿,组建了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与智恒研学公司合作,打造一个集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红色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孙观发的家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孙观发成了潭头村“金牌讲解员”、全国的“网红〞人物。当他讲起家乡致富的故事,讲总书记到家“做客”的情景,讲自己由穷到富,年收入达到20万元时,总是喜气洋洋,笑容满面。
不忘初心跟党走,幸福不忘领袖恩。想起总书记视察时的教导,孙观发就有使不完的劲。总书记在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时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在孙观发家里,习近平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并指着孙观发的孙儿孙女对大家说;“到他们这一代长大的时候,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
听了总书记的话,已经73岁的孙观发焕发了青春,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7点接待旅客,担任讲解员,一天接待七八千人,一天讲解二十多次不嫌累。他还担任了于都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潭头村专业合作社、于都孙观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高管。还在自家门前竖立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8个大字的石碑,告诫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奋勇前行,教育子孙要听党的话、感党恩、跟党走!

铁道兵几位战友去于都旅游时,专程到孙观发的家,听他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去他家的经过。

作者黄世贤,1976年从江西南丰入伍,在铁十一师给水营五连,1981年退伍。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工作。担任过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巡视员,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担任过多届省委主题教育宣讲成员。
槛外人 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