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条小河沟
飞飞
四十年前我们家住在堤口铁路宿舍最南面的9号楼,楼房呈东西走向坐南朝北,楼后面有一条小河沟 ,小河沟的南面便是堤口路了。小河沟是修建堤口路时挖的排水沟,那时的堤口路是简易的马路,地下没有排水管道,下雨时道路上的积水只能排到两侧的水沟里。水沟有一米多深,四五米宽,两岸是斜面的土坡。水位时高时低,平时有半米来深,水最深的地方是铁路宿舍出入口的小桥下,有一米多深。再就是东面的煤矿学院大门前桥下的水深了。水沟的两侧种植了两排高大的杨树,小河沟沿着堤口路,向西通到八里桥,向东通到了工商河。
除了接收道路雨水,小河沟水的来源平时来自堤口庄南面的苇子湾。苇子湾常年不干涸,据说有地下泉水。堤口路一带地势低洼,我们植树挖坑一米来深就能出水,这就使得我们楼后小河沟的水很少断流。我们住的楼和小河沟之间有十多米的距离,在这块空地上,有居民种了庄稼和蔬菜,在小河沟里取水浇灌。小河沟里有小鱼泥鳅青蛙,吸引我们楼上的小孩来捕捉。
小河沟里的水是比较清的,水流地很缓慢,几乎看不出流动的样子。能看得见水中的小草鱼,我们主要捞它们,放到玻璃瓶子里面观赏玩。七十年代宿舍里兴起了养金鱼和热带鱼,就没人玩这种小草鱼了。而是到小河沟里去捞鱼虫,来喂养金鱼。
我六七岁时曾经跌落到小河沟里一回。一天,我拿着竹竿和纱布做成的网兜,到小河沟捞鱼玩,发现了一条泥鳅,我兴奋地用力将网兜扣了过去,脚下一滑跌落到水里,好在水不深,我自己爬了上来,弄成了一个落汤鸡。泥鳅不好逮,比较容易捞到一些小蝌蚪,放到罐头玻璃瓶子里面,养几天就长出了四肢,尾巴慢慢变没了,变成了青蛙的模样。玩几天没了兴趣,便把它们放回到了小河沟里。夏日的夜晚,我经常听着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进入梦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济南下了一场大暴雨,堤口一带被淹。铁路宿舍里一片汪洋,一楼的住家里都进了水。我家住二楼,我趴在窗户前看堤口路,路面被水淹没,淹到了行人的膝盖。旁边的小河沟里的水暴满,和周围的水连成一片,已经看不出小河沟的存在了。大人们警告我们小孩子不要出去玩水。第二天雨停了水慢慢地退去,小河沟又露出来了。不知谁最先发现了小河沟里面有大鱼,引来了不少大人带着脸盆铁桶下河捞鱼。小河沟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大人们在水里捞鱼,我们小孩子在岸边围观。不时有活蹦乱跳的大鱼被捉住,引起小孩子们的一阵惊呼。
天旱水少的时候,我们便到小河沟里去摸鱼。用泥巴筑坝将小河沟截成一段儿,从一头向另一头赶鱼,赶进设置好的网兜里。也有的采取笨办法,截断水流后向外泼水,待水少了就容易捉了。小河沟冬天结冰便成了我们的滑冰场,小伙伴们奔跑着滑行着,也时不时有人跌倒,一骨碌爬起来再来。一个个玩地不亦乐乎,小河沟里欢声笑语。
我六岁时回了一趟胶东老家,见到了浩瀚的大海。住了三个多月都没有待够,回来后常常梦到大海。我用坏了的木屐做了一只小木船,在雨后的一天放到了楼后小河沟里,希望它能够漂到大海去。因为我听大人说小河沟连着工商河连着小清河,小清河流向大海。小木船载着我的梦想扬帆启程了,我目送小木船渐渐远去。
随着堤口路的不断拓宽,小河沟消失了。可它深深地埋藏在我的记忆里。哦,我童年的小河沟……

我和妹妹在楼后的小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