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兵王--黄招强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桥头村人,出生于1958年7月,1976年12 月他正式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41军121师361团2营4连7班班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在中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荣立一等战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一级战斗英雄称号,2004年9月任驻港部队副参谋长,先后荣立三等功四次,然而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他在2007年因胰腺癌病逝,享年49岁。
英雄是一面旗帜,英雄是一座丰碑,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在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一个人干掉半个排越军特工的铁血兵王,曾经威震南疆的战斗英雄黄招强,现在怎样了?
在中越边境有位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黄招雄,
他有个很强的技能,那就是很善于夜间射击,这在敌我战争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成了团中的战斗骨干。
刚入伍时,虽然他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但他头脑灵敏,勤于思考,足智多谋,遇事沉着冷静。
作为军人拥有这些特质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胜利与否。
1979年对越反击战的第二天,即2月18日下午,黄招强所在的连队因为负责护送受伤的伤员和后勤人员走得慢,落在了主力部队的后面。
当队伍经过宗梅吊桥眼看快要全部通过时,突然遭到许多越军的围攻,毫无防备的后勤部队顿时一片混乱,后面的人无法过河。
连长马上命令战斗骨干抢占有利地形进行还击掩护,自己则带着连主力从下游蹚水过河。
奇怪的是这时敌人的枪声突然停了。
原来,越军见我军队伍混乱,而且队伍中有战斗人员,还有非战斗人员,这样人员复杂他们就改变了战略方式,用惯用的伎俩,派特工渗入到我军队伍中伺机行动,妄图一举消灭我军。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黄招强和战友们的警戒性非常高,队伍短暂的混乱之后,又见越军突然停火,立即调整了抗敌方式,通过传递口令鉴别出了越军特工。
在激战中,黄招强充分发挥善于夜间射击的优势,连续干掉了8名越军特工,成功掩护伤员和后勤人员通过了吊桥。
快速通过吊桥之后,黄招强发现负责队伍末尾断后的战友没有跟上来,心想他可能遇到危险了,于是马上返回接应。
没想到他刚走到吊桥时就发现迎面走来了几名越军特工,经过几秒钟的确认,等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先发制人,抬手“突突突”几枪,敌人全部中弹倒地,黄招强则迅速冲过了吊桥。
在昏暗中黄招强看到战友正与两名越军近身搏斗,他急忙跑上去大喊一声,连开几枪击毙了一人,战友也趁机除掉了另一名敌人。
这时又有几名越军围了上来,二人快速地猛烈扫射,剩下的敌人扔下同伴仓促地逃跑了。
于是,黄招强和战友一起继续沿着河边寻找另一个战友王应军,在和王应军一起杀敌的时候,被一枚流弹击中腿部。
但他忍受剐心似的痛楚一声未吭,继续坚持战斗到最后。
在这次对越作战中,黄招强一个人神勇地消灭了17名敌人,还与战友一起活捉了一名越军少尉,荣立一等功,成为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
对越还击战结束之后,黄招强的英勇有目共睹,部队领导很重视他,并有意栽培他,曾先后被保送到国防大学和俄罗斯学习,官至驻港部队副参谋长。
黄招强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
我们现在能过上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生活,离不开像黄招强那样的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追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