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十七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比李白和杜甫两位加起来的也多,将近3000首。其中成就最高的长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江西九江市的长江边,现在有一座“琵琶亭”,虽然远非1200多年前的古亭,但那地方据说是白居易当年送客的“浔阳江头”。
公元815年,44岁的白居易在朝中得罪了权贵,被一撸到底,贬为“江州司马”,相当于县政府的股员,几乎失去公职。一个深秋的傍晚,他到江边送友,听到有条船上传来弹奏琵琶的乐声。由此而始,京城乐班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老实说,即使不懂音乐的人,听着白居易对琵琶乐声的描写,也会感知其中的悲戚和哀怨,心灵也会被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所震撼;接着,引出了这位“商人妇”的倾诉。但令我产生意外兴趣的有这么两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在李白和杜甫的诗中,有酒无茶;到了李、杜与白居易中间的陆羽,“茶”字出现;而仅仅几十年光景,景德镇竟然成了的茶市。
在88句的《琵琶行》诗中,最发人深省的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从京城流落此地,白居易来九江是被惩处度日,真是同样命运,相逢有缘!弹奏最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古人的服装是身份的显示,青衫,地位最为低下,与琵琶女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2024.元10)

《妄侃唐诗》之十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在深山老林一生,对风雪之夜习以为常;虽然现在戒酒了,但想起当年对喝口小酒曾是多么向往。白居易的五绝《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这么二十个字,感到似曾亲历,特别亲切。
刘十九是谁,不管他,很可能就是小酒馆的店主,与白乐天是老朋友。“天欲雪”?恐怕已经飘落稀疏雪花,快要大雪纷飞了。夜幕降临,小窗闪着灯光。乐天先生顶着寒风走进路边的茅棚酒店,看到新酿成的“绿蚁”米酒冒着热气,酒壶座在红泥小火炉上,酒香飘溢,忙问熟悉的刘掌柜:“能喝一杯吗?”店主欣然点头。什么下酒?大约就是一碟煮熟的黄豆,几片腌制的熟肉。主人与客人寒喧两句后,一同举杯,一手摅住胡须,笑瞇瞇地把酒杯挨住嘴唇,“嗞”的一声送入口腔,饮尽第一杯,心里顿感热辣辣的——
50年前,我在太岳山的将台林场时,寒冬雪夜,往往有三五工友,聚于小屋火炉旁,将瓶中的“高粱白”倒进搪瓷水杯,在炉边加热,吃着花生米、榛子或几片豆腐干,边喝边聊,海阔天空,家长里短。特别是聊到《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眼前出现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行走的模样,由不得仰头,再喝一大口。 (2024.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