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想
耿志平(甘肃)

他家境贫寒,上学时不好好念书,很早就辍学回家。
那年他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城市,那里人生地不熟,只有一个远房表哥在工地打工。人才市场招工的没有一家愿意要没有文凭的他。城市的灯红酒绿让他看花了眼,身上的钱眼看就花完了,不得已,给表哥打电话去投靠他。表哥是电焊工,虽然辛苦,工资高。他只能当小工,干最苦最累的活,一天下来,人都快散架了。他想逃跑,但没有路费,父母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的钱也被他花完了,回去如何交待?为了生存,他只能咬紧牙关,谁让自己不好好念书呢!如果有一技之长,也不至于这么苦累。
日子一天天熬着,工友们下班不是喝酒就是打扑克,房子里乌烟瘴气,他也学会了抽烟,有人诱惑他打扑克,他怕输钱,不敢上,就在旁边看,看的久了,觉着没意思,就去书店买了两本书,起初还看不进去,看了几天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两本书就成了他闲暇时最好的伙伴,看了一遍又一遍。
突然有一天,他有了写点啥的冲动,就把感想和所见所闻写在一张纸上,别人看他绞尽脑汁,都嘲笑他,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他干活干傻了,脑子进水了,不知道自己是个干啥的。别人的嘲笑一度让他很自卑,畏怯,但这种强烈的想法使他不甘心,就偷偷摸摸地在没人处去写。起初写的时候,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更谈不上文采。只有一个网友支持他,说他有写作的天赋,让他坚持。他写写停停,有人打击了就失去了信心,有人鼓励了又信心满满。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甚至有了投稿的想法,可惜不会,在文友的帮助下,他的一篇散文投给本地的报纸,竟然发表了,他比中了大奖还高兴。老家人都打来电话祝贺,父母也高兴不已,觉得儿子有出息,有能耐。同事依然不看好他,认为一个小工写文章就是瞎胡闹,就是不务正业,整天投来异样和不屑的眼光,他备受打击,心情复杂矛盾。
沉默,沉思,沉定,那时候他几乎魔怔了一样,一天不写就觉得不舒服,觉得无聊。下雨的日子再也不觉得漫长了,工友还是一如既往地打扑克喝酒,他像个孤家寡人一样,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倾泄潮水般的心情,理想,观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在各类报刊和文学平台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写作的体裁也由最初的散文,到打油诗,现代诗,小说,文学评论,成了百花齐放的“大家”。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从他们的文章里,学习写作方法,看的书也有几千本了,再去看他最初的文章,觉得幼稚可笑,观点偏颇,逻辑性不强,甚至有些无与伦比。从他第一次动笔的那天,他就有一定让自己的文字变铅字的梦想,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只有他自己知道罢了。
一路走来,他付出了很多,有时为一篇文章彻夜难眠,翻阅资料,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有时有了灵感,半夜爬起来写作,老婆说他魔怔了,而他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说老婆是外行,不懂。为此也没少吵架。有人问他后悔走这条路吗?他说不后悔,是文字让他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看书写作让他觉得踏实,充实。
有人问他以后啥打算,他说准备出几本书,实现自己当作家的梦想。
祝愿他以后的写作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