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年味
文/李庆明
我的故乡堆沟,是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小乡村,可在我的生命里,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童年的摇篮。不论我身在何处,每每念及故乡的時候,心里自然就涌现出一股暖流,因此我用写不尽的文字,喜欢写故乡的人、情、景和一草一木,更喜欢回味那故乡的年味。
新春将至,仿佛已经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仿佛又看到了故乡每个角落掛起了红红的灯笼。这是一年一度的企盼,这是一年四季的等待。
离开家乡很久很久了,那故乡的年味,也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但家乡的年味回味无穷、仍记忆犹新。特别是那首久唱不衰的“常回家看看”这首优美的歌曲,更激起我对故乡的年味回忆。故乡的冬天,故乡的年,在我年少的岁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故乡虽很偏僻,但环境优美,儿時过年过节很热闹,年味十分浓郁。
入冬時节,树木脱叶,从村外的路上远远眺望,一眼就可以看到故乡的全貌,面对着灌河,倚着沂水,长年累月河水静静的流入大海,如果遇上过年过节,家家炊烟袅袅,饭菜香味四溢,自然的点缀着故乡的活力。在人们的眼帘里,有大海和港口码头,小乡村被绿树环绕,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那宁静的小乡村,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小小村庄如同一颗明珠,宁静的镶嵌在苏北东部的大地上,它又犹如江南水乡一样,像一幅水墨画,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记得每年到立冬后,随着雪花一层一层的增厚,河面全部冰封,这時无论是码头工人还是农民,都在为年而奔波着。每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年的味道渐渐浓起来,购物备年货也是我们家乡最忙碌最有趣的事。年前集市十分火爆,天未亮,熙熙攘攘的人群早早就排成长龙,人挨人,谁都想早点把鱼肉等凭计划供应的食品买到家。那時没有冰箱,故乡的冬天就是一个纯天然的大冰箱。
在我的记忆里,由于那个年代很贫穷、物资匮乏,才有了今天让我难以忘怀那份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故乡最忙是年三十,过年前几天,每家每户屋上竖起的土烟囱,冒出袅袅清烟,那烟囱像威武的战士,時刻守卫着一年一度的喜庆,那時,人们生活虽然不太富裕,但是春节临近,总要备上几样好菜,走到每家门口,都有油煎浓郁香味扑鼻而来,有条件人家杀猪宰羊,现场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手舞足蹈的孩子们也挤在四周,从人群的夾缝里跑来窜去凑热闹,有的拿着用美丽的芦花鸡毛做成的毽子,边跑边炫耀着,嘻戏着。
大人们兴高采烈的忙碌着备年货,最热闹的要数孩子们,大一点孩子首先是帮着家里买鞭炮,拿着红纸请人写春联,其次就是忙着买点花生瓜子糖果之类小食品。杨柳青年画的雅丽桃花坞年画的写真,古老的四扇屏掛幅等最受人们青睐,贴年画是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姑娘们忙着剪窗花,用清一色的纯红,为节日烘托了喜庆气氛,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那時除夕的中午年饭,很少有人家喝酒。饭后就开始扫尘、糊灯笼、贴对联,人们虽文化浅薄,对于贴对联却十分讲究,哪一张是上联,哪一张是下联,都要请写对联的人指点清清楚楚。门和窗户的横批下方,都要配贴上三到五幅用手工凿刻的掛联,这种掛联既缕空又有立体感,让人远远的看上去十分喜庆,掛联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着,有滿堂红的,有红绿黄塔配的,五颜六色在门檐和窗檐下随风翩翩起舞,人们把恭喜发财的小“福”字,分贴在各种家俱和农具上,到处呈现出张灯结彩的喜庆节日气氛,故乡那一幢幢小草房被打扮的十分靓丽。
除夕的晚上,也是孩子们盼着过年一件难熬的事情,小一点的孩子躺在被窝里翻滚着,不時追问“年”什么时间能来到,大一点的男孩掼纸牌、放烟花,女孩翻花绳、边玩边急切的盼着、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
初一早上,东方的一抹太阳还没有完全睁开眼睛,天空中便出现爆竹绽开的花朵,让人看得眼花瞭乱。家长们便在朦胧中打开门,各家各户的门一开,全天都不得关门,意味着开门大吉,同時点着那一串短短的、震耳欲聋的鞭炮,与烟花交错绽放出五彩斑斓,这時的天空被映射得十分靓丽,年就这样在噼里噼啪声中来了。早起的孩子们成群结队俟家俟户到门前寻找落下未炸过的小鞭炮,有的插在雪堆上,有的插在土墙缝隙里,蹑手蹑脚的点着后,又双手捂耳躬身抱头鼠窜,那过年几天,孩子们的手上总是沾着浓浓的火药味。
最开心的莫过于大年初一早上,因为只有过年,人们才能吃上各种馅做的饺子,只有过年,才能穿上一件用哥哥姐姐旧衣裤改制的新衣服,一根新头绳标志着是年的奖赏,那一张张笑脸透着天真与快乐,一个个像美丽的天使,将年的喜悦传遍千家万户,传遍农家每个角落。
最热闹的当数大年初一,全家人早早起来,先给长辈磕头,一家人又像赶集一样再去给亲戚和乡亲们拜年,即使不认识的人见了面,都要道一声“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语,这样的乡里乡亲互相拜年不仅出于礼貌,这诚挚风俗,更增加了浓厚的情感。
故乡的年夜,家家红灯笼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散去,留下的是淡淡的烟雾味,它消除了过往的不快与悲伤,取而代之的是欢乐与祥和,这些声音汇集成独有的乐章,伴随着人们的欢乐和对未来的祝愿,构成了故乡特有的年味,那是一种混合炊烟、爆竹、红包、灯火、和菜香的味道。
在城里呆久了,便渐渐的淡漠了许多乡事乡情,然而对于家乡过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有的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愫,那浓浓的年味,那红红火火气氛,那五彩斑斓的灯火,还有故乡那特有的喜庆与热闹,想起来让人牵肠挂肚。故乡的新年,不仅仅是穿新衣,吃好饭,放鞭炮,不仅有传统隆重的拜年风俗,更有热闹吹喇叭的玩耍场面,看大戏、听小唱、拉洋片,说古书、唱麒麟、踩高跷、玩花船、耍龙舞狮的应有尽有比比皆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新年的一大早,不大的小街上,成群结队,说说笑笑,挨家串户拜年的队伍更是热闹非凡。这些欢乐的场面,这些浓浓的年味,在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化城市里是很难看到的。
時光如梭岁月悠悠,现在想起来,这些故乡的年味,是它留给我记忆中最欢乐時光,那是幸福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在我童年岁月里,馈赠于我最真实无暇的记忆,这记忆犹如温泉,这记忆让我回味甘甜。
如今,我们早已走出了故乡的那条小路,离别了曾经穿越过无数的沟沟壑壑,然而在我的心里依然像一个无知的孩子,一次次在思念梦萦中渴望能再看一眼故乡的曾经,再回味一下故乡的年味!
现在人们对过年的气氛、热闹的方式、拜年的方法、娱乐的形式,随着時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故乡那亲情,那独特浓浓的年味,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拉洋片:类似用手拉的土幻灯片,按图边说边唱边解释。
202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