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啊,那是谁又在唱那首《友谊之歌》:
不怕炎热蒸烤,
不怕寒风吹卷,
祖国交给的任务,
我们一定完成!
……
1961年元月27日,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阴沉的天空里,锣鼓声震破了山谷,冲向天际。无数面红旗飘舞着,多少人流在欢送,多少亲密战友在握手告别。
此刻,黄丙灿、石传政、何聚秀、王临汉、国真、张观景都紧紧握着李发喜的手说:“去吧!祖国人民在欢迎你们,无论到哪里,都要为祖国争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大厦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李发喜说:“是啊,我们一定听从党的领导,接受人民的召唤,并且,我们这5000名刘家峡支援师的老战友永远是刘家峡的光荣。”
无数部汽车的飞轮旋转了,5000名战友坚定地在汽车上站着,在刘胡兰公路上排成了一条长龙。战友们面向几年来亲手开辟的即将建好的电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一时间,大家不知是骄傲还是留恋,眼眶盈满了泪水,胸膛里却都在为进发而呐喊:
世界第一流的导流隧洞再见!
五十米高宽的地下厂房再见!
拦阻黄河的大坝再见!
亲爱的刘家峡再见!
大家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登上了远行的汽车。北风如利箭,吹得大家头都不敢抬,眼也不敢睁。当汽车缓慢地爬下了山坡,将达兰州的西固时,大家的心豁然开朗。看到那条宽广笔直的柏油路,与贯穿东西的兰新铁路;闻名的炼油厂、炼铁厂和发电厂以及各种制造厂,宏伟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
此情此景,激动的心情又一次澎湃,以往城西那浪涛滚滚的黄河,这时却像一条冰川玉带,无声无息地躺着,繁忙的载重汽车在冰上无忧无虑地行驶。啊,发展最快的兰州,重工业的新城,是多么宏伟壮丽啊!
终于,大家离开了兰州。就在那火车一一地上的“流动客室”里,从崇山峻岭走到了平川阔野;从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滨走到了汹涌澎湃的大江河畔;从天寒地冻的北方走到了温暖如春的江南。通过了闻名的四大古都(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 和全国大交通枢纽( 郑州、徐州);观看了那烟波浩淼的长江。他们不仅为波涛汹涌的长江而惊叹,并且男女配合演唱了《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到了中途休息地一一上海,转移站的同志早已准备好的汽车,成列地在站上排着。不一会,那久仰的盛景展现在他们的眼前:高高的楼房,宽阔的街道;到处是五光十色,花红柳绿;到处是各奔其事的人流。有轨的无轨的电车,自由行驶的汽车,都毫无停歇地为人民的忙碌而疾驰。
当李发喜站在雄伟壮观的建筑下时,他不禁惊叹城市的繁华。劳动者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各种美好的生活。
几天里,那个个幽静的公园,美丽的黄浦江畔;18层高的百货商场,24层高的国际旅社;一座楼内有几台戏,还有电影、唱歌、舞蹈及展览品一一什么都好玩的“大世界”,让他们尽饱眼福。
上海——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世界知名城市。过去,许多人竭尽全力想要接近她,而有些人甚至不敢梦想。然而,如今她敞开怀抱,欢迎所有人的到来。在那个一月份的几天里,许多曾经是地主的长工、外国人的奴隶、打竹板的乞讨者、跟随母亲讨饭的姑娘,以及在生活的苦海中挣扎的孩子,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并有机会游览这座城市。
可是,30日上午,在人民公园门口,他们听到那个看门的陈老头说:“你们住的南京西路,过去是英国人的“租界”地,再过去是法国人的“租界”地等等,那时中国人是严禁入内的。”
“大世界”过去是外国人的游乐场,就连这个“人民公园”门口,过去还挂着“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等,这其实是国中之国,外国人的天堂!
他们听了以后,无不气愤以及感伤和惋惜。
李发喜连声说:“旧中国啊,旧中国!”
在江西上饶,战友们早已沉默无语,极目怒视着这块国人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回想着那耸人听闻的“上饶集中营”。好像看到蒋介石和他的匪徒正在用无数种刑具,在宰割先烈们的肉体。铁窗上贴着无数张面黄肌瘦、须发老长,眼珠突出的面孔,正注视着无数枪刺下,脚上拖着沉重镣铐,并且在拼命挣扎的同志们,在无比严峻的时刻,慷慨激昂地唱着: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车厢里无比寂静,个个仰面沉思,胸腔里却像燃烧着熊熊火焰:
死难的先烈们啊!
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你们的遗志我们一定完成!
建设中的一点困难吓不倒我们,
我们也绝不会让敌人重来蹂躏!
在到达南昌后的几天时间里,当他们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了贺龙、叶挺等人的事迹,以及当年起义指挥部被炮弹炸伤的痕迹。
此外,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和《狱中致全体同志书》,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他们还了解到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况,红军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克服种种困难,用了一年时间从江西井冈山走到甘肃会兴镇,而他们仅仅用了几十个小时就从甘肃来到了江西。
革命根据地一一江西,多么美丽可爱! 四季花草长青,八节之花不谢,遍地是新生的气息,到处是欢乐的歌声。
井冈山,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以生命开辟的乐土,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她是照耀中国革命的一颗红星,她永远被中国人民所怀念!
火车在奔驰,但是,大家的心像张开了翅膀,恨不得睁开眼睛就能到达柘林工地,向所有的兄弟姊妹们呐喊:生活在幸福里的人们,挥动我们扭转乾坤的手吧!
7
原来,柘林电站是土石坝,没有导流隧洞,导流设施是利用修河南岸30米以上的半山坡处的一个斜坡。大坝要超过这个斜坡才能稳住大坝。这样,建坝需要在枯水期集中力量施工。以前搞了两年,原来都是因为坝还没超过溢洪坡就被洪水冲垮了。这说明一方面是准备的不够充实,其次就是质量有问题,再者是领导不力,拿工程开玩笑。
这个工程属省办工程,1958年8月开工上马,已被冲毁两次。这时,刘家峡支援师一来,与当地的民工合作,这样力量大增。任务还是上半年备料,入冬后枯水期集中力量筑坝。
因为近处没地方取土,还要在一里外的猴子岭上挖土转运。这样,人多就有了用武之地。于是,白师长作了安排,一千人上岭挖土往下溜,一百人铲土装筐,其他人都排成行,向大坝处的岸边转运。
江南的天气是温暖的,刚刚过了春节,就像北方的二、三月天一样暖和,每天吃过早餐,很快就拉开了战场。
猴子岭是库区以外的一道土岭,原野上一直以来都很宁静。但是,自从劳动大军一到的每天早上,就打破了周围的寂静。挖土的人在岭上挖土,镐头此起彼落,有的还像比赛似地唱着“兄妹开荒”,还有人不时在呼唤自己的伙伴,那喊声像歌声一样,在晴朗的天空下荡漾着。人们在上边不断挖着、刨着,泥土下溜的哗啦声,单调乏味地响个不停。
这是一个巨大壮观的劳动场面,几千人排成了六行,每两行作为一组,不停地来回转运递筐。就是这样,坝头岸上的土堆慢慢地堆了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了夏天。
夏天的上午,火红的太阳好像停在了空中,爆发着它那无穷无尽的光和热。碧蓝的天空,一团团一层层盛热的暑气笼罩着原野。大家奋力地干着,坝头岸上的土堆像小山一样。因为时间长了,身上的汗水也都流干了。也不觉得怎么热了。他们一心想的就是唱那首《友谊之歌》:
不怕炎热蒸烤,不怕寒风吹卷,祖国交给的任务,我们一定完成......
有说话的是当地民工们在述说修河过去的灾害:多少次泛滥灾,冲毁过多少稻田,背井离乡过多少人家;逃荒讨饭的、卖儿卖女的,饿死在荒野再也没有回乡的悲惨情境。
李发喜听到这些话后十分心酸,觉得修河的灾害说不完。于是,他便很快写了一首鼓舞大家干劲的“誓把电站建起来”的诗:
修河之水常泛滥,
洪水滚滚浪涛天;
冲倒房屋人财尽,
两岸稻田随浪翻。
——
多少人家逃荒走,
多少人家凉锅碗;
多少人家卖儿女,
多少人家哭痛天。
——
多少年啊多少代,
修河灾害说不完;
反动统治尽欢乐,
哪管人民死与活。
——
解放之后大变样,
党高举了总路线;
五八年里大跃进,
誓把修河洪水拦。
——
千年酣睡的土地,
被隆隆声音震撼;
过去的不毛之地,
如今烟囱全布满。
——
祖国各地的健儿,
胸腔被激愤填满;
誓把柘林电站建,
害河变为幸福源。
——
勤劳苦难的祖先,
九泉之下瞑目笑;
你听,我们的钻机在吼叫,
你看,修河在我们脚下求饶。
——
电站建好蓄水发电,
人民的幸福说不完;
誓把电站建设好,
电站不好心不甘!
每天,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他们收工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发欣,1933年4月生,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人。1955年7月参加刘家峡水电站建设;1961年奉命到江西拓林电站支援建设;1963年回到底张乡石井头翟家村担任民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