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ICPIANT”,你在哪里?
文/沈林楚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五年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当年80岁的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他说感叹地说:“1978年,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看看今天的中国,再对比40年前我所认识的那个国家,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有十足的理由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作为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人更是感叹万分,我经历中的一件难忘的小事,她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那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世博会,2010年在参观美国馆时看到一小事,一个美国的青年工作人员对开放的中国的初识,让我感到开放的必要。
我游览上海世博会,在美国馆前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排在前面的游客纷纷进馆了,正轮到我,工作人员关闸了,排在前面与自己同来的单位同行都进去了,站在闸口的我几乎觉得的点倒霉,面对这些办事认真的美国馆工作人员,我没想以求通融 。
一个美国馆的工作人员用生硬的汉语说:“不要急,再等十分钟就可以。”看了看,是一位年轻的美国人,确切地说在我眼中是一位美国的大男孩。人在闸口便有机会与他近距离接触,好奇看到他挂的胸卡的下面贴了一个用中文写的小纸条,我伸长脖子想看个仔细,只见这位机灵的大男孩立刻领会我的意向,友好地面对我让我看清了小纸条上的字,那些仅象中国初小生写的歪歪斜斜的繁体汉字:小朋友,不要怕,我不是外星人,只是有一点点感谢。
“我不是外星人。”当今的中国小朋友是不理解的,但是,中老年人是理解的,在改革开放前,进入中国国门的外国人不多,不同肤色的外国朋友来中国,人们确实象见了外星人,有的甚至好奇围观,这正印证了:少见多怪,我想这位美国的大男孩也是如此而已。
从繁体字看出,这位美国的大男孩授受的教育局限,太不了解开放后的中国,也难怪,国门不开放会让人带来偏见。如今,外国朋友不再是来去匆匆办事经商,而且是进入中国家庭如同邻居串门问好了;中国人也能到世界各地学习、旅游,进入百姓家庭访问。中国有句俗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外国朋友看到崭新的中国,生气勃勃的国人,偏见一定不攻自破。
真幽默的美国的大男孩,我对他笑了笑,真想说:“你这个美国的大男孩,中国的小朋友看到你,不单不怕,而且会把你当成自己的小伙伴。”真想告诉这位美国的大男孩:开放后的中国,国人见多识广再也不会好奇地围观外宾了,把外国人当外星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位美国的大男孩没有大胡须,肤色也不特别,是一位阳光大男孩,是一位讨人喜欢的邻居大男孩。看着纸条,我要对美国及其其他外国的朋友说:虽然美国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背,相距遥远;虽然各国与我国距离有近有远,可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人,如今,邻居相聚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近了彼此之间距离,替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上海的世博会场是一个浓缩了的地球村。
等待的时间让我有机会与这位美国的大男孩交谈,从他生硬的中文交谈中知道他今年21岁,是美国大四学生,学习了一年中文,一个多月前前来中国。从那个一笔不错大写的‘点’字看,他学的是繁体中文,而能够面对面用中文交谈,看来这位美国的大男孩是位勤学的学生。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大,学习中文的人就越多。这位美国的大男孩也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孩子,我指了指自己手中的相机,聪明的他马上感悟到,他面向我相机的镜头用手做了个“V”字,我赶快按下快门,那可爱阳光的美国的大男孩靓影留在了我相册中。
人们总会感到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可是这次十分钟就瞬间即逝,也没有了倒霉感,反而感到庆幸。开闸了,我进入了馆内,我们又友好地合了个影。可惜没有记住那美国小伙的名字,只好以美国的大男孩称呼他。我们的邻居—美国的大男孩,你是一位友善的使者,愿你在上海过得愉快!最后我想以你小纸片上的话:只是有一点点感谢。
2010年的世博会至今已经十三年了,人们已有点淡忘,那个“美国的大男孩”也成熟了,我想问:美国的小伙子“PARTICPIANT”,你在那里?
真想知道这位美国的小伙子“PARTICPIANT”,他能为美中友谊大厦添砖加瓦,愿你象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再来中国。美国的小伙子“PARTICPIANT”,好想你。
作者简介:
沈林楚,男,浙江省桐乡市人,汉族,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浙江省桐乡技师学院。1990年3月浙江省教委授于浙江首批优秀班主任(证书号:浙教优证第48号),业余爱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