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鮀城拾忆
文/蔡立洲
明天就是二模了,但是好像自从什么时候这些考试似乎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于我。总是无所无谓,我在读小学时,是仍旧对这一场场考试充满的希望而专心准备的。到了现在,反而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今天的天气是热的,是四月特有的热,是不能够让人汗流浃背,但是会觉得渴求冰棒或汽水做解药的热。
于是今天下午仅仅有两节课,一旦到了这种时候,下午短短的读书时光,似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变得不再枯燥与烦闷。英语课的单字语法都似乎在昭示着下课铃声会按时敲响;令人厌恶的遗传题目,再仅离下课一分钟时变得有趣而充满诗意,望着他似乎有了思路,不过望一望时钟,因他耽误,实在是不值得。于是背起书包。
并不是马上回家,享受人生中此一段有家可回而不必早归家的时间堪称人生一大幸事。于是开始闲逛,穿过马路和巷子,看到有把校服高高丢上天而来不及接住的小孩子,看到了守着店的女主人在随这音乐锻炼,看到了穿梭巷道的摩托车。老城的初夏,总是拥有着热气蒸腾的动人氛围。
不禁想起以前那个遍地是摩托与自行车的时代,我还小,有时下起雨,那时的天气远不像现在一般,热的不讲道理,是温和的雨,于是我同现在一般,看这街道,看这巷子,看这城市在阵阵的轰鸣中涅磐。
我始终不能忘怀,未上学时我爷爷牵着我的手漫步骑楼檐下,看那遍历沧桑的骑楼外墙,挂上了爬山虎,片片的绿色同斑驳的墙壁相映成趣。骑楼是很典型而出名的建筑,在其檐下门前的一方空地,是耆艾论棋厮杀之地,孩童嬉闹玩耍之地,也是部分摊贩暂借叫卖之地,我很庆幸,尚且能够见识到他们原本的风貌,似乎那才是真正的老市区。踏上那青石板的巷道,听着我爷爷的讲述,不由魂穿,虽汕头开埠未久,仅百余年;但商贸往来,熙熙攘攘;五湖四海,汇集一地,当其时颇有繁华之气象。可惜两边铁板包围的空地废置颇久,狗尾巴草早已探出头来,比人还高出一头来,在水泥当道的城市中,蔚为壮观。
及至现今,爷爷前些日子因新冠之影响,腿脚多有不便,上下出行皆须人伴同,我恰放假返家,于是义无反顾。扶着他的手臂在外头散步时,忽然心有戚戚焉,总不由回想那模糊的牵手回忆。以前的街景风光,总是由他之口,告诉我斑驳岁月下的一件件事情,告诉我波澜壮阔的历史下,一些难以留名的人物故事;现在,在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下,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风光下,须由我告诉他这些年来鮀城之巨变,从前的骑楼斑驳不再,旧时的体育场改建一新。望着那一双渐显混浊的眼睛,总是回转目光,不敢再望。
我依旧同从前一样,观望这城市,惟一的不同,是孩童在时间的尺度上前进,是再看不到那个年代的回忆,如同的常不记得孩提时的事情,回忆与孩提,都会作为镜中花影,水中圆月,深深埋在水泥与一幢幢大厦下。
作者简介:
蔡立洲,男,广东汕头人,珠海科技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截稿日期:2024年3月31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100名左右,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