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注)
文/李威
有信仰的人群
不必担心
他们各各不同的拯救
会在各各不同的时间
以各各不同的方式
来到他们各各不同的罪中
有的在生中得救
有的,在死中,得生
而没有信仰的人群
他们的无需拯救
是如此雷同
他们的无罪
也是一个模子铸造
并且心安理得地
像他们大同小异的身体一样
活着
(注:土耳其电影《七号房的礼物》,其实并不是讲一个被冤入狱的智障者如何被营救并与女儿团聚的故事,而是讲一对父女的孩子般纯净的灵魂在罪人——包括罪人和看守罪人的罪人——中走过,如何令他们发生改变,并让每个人获得了各自不同的救赎。)
舟自横渡读诗:
借用此诗的注来表达一下我读此诗的些许感想:《电影<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其实并不是讲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有无信仰和被救与否的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信仰什么与愿不愿意被救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过于宏大,深远且厚重,显然非我一俗子可以阐述。我只能简单肤浅地理解成一切宗教奥义如果不以敬畏生命为目的,其拯救有何意义?有人说,如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叵测以至于竖子成名贪污盛行皆滥觞于信仰缺失,我倒觉得是因为信仰过于强大、顽固而导致此种局面。难道你能说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不是一种信仰吗?人们甘愿拜伏在金钱和权力的威严之下,抛弃人格和尊严,夜夜祈祷,蝇营狗苟,无非为了有朝一日获得此种被人敬仰的威严。有人又会说,这有错吗?我只能呵呵。当一个社会以权钱为圭臬时,拯救利欲熏心的人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样的,治理泥沙俱下的污水浊流,得先解决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慢慢来吧。
“有的在生中得救/有的,在死中,得生”——只有愿意被救赎的人才能得到救赎,只有愿意被拯救的社会才能被拯救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