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老师

2024年1月15日,是梅老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梅老师!
——刘和平

人生旅途会碰到很多很多好老师,教我们知识、提高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境界,我非常感念他们。但是像梅老师这样用一言一行触动了他人灵魂的老师,令我没齿难忘。
到新洲四中报到的第一天下午,寝室的床铺上都已经住满了同学。我到处慌着找班主任时,发现了一位正在忙碌的老师。他衣着朴素,清瘦的面庞,一双坚毅的眼睛炯炯有神。
我朝他走去。他关切地问:“同学,有事吗?”听我说明情况之后,他安慰我说,我的班主任也正忙开学工作,让我别着急,稍等一回儿,他会帮我安排好。没过多久,他就带我到寝室,找四个同学商量后,将三个小萝卜头安置在一张床上,我和另外一大块头睡一张床。当时他也顾不上问我名字,我也没来得及问他姓名,他就急匆匆走了。

陪同梅老师到李集采风
早起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寂静,顿时寝室里沸腾起来了。集合的哨子分外急促悦耳,同学们很快以班为单位、分男女生在学校主门前排成整齐队列,跟随体育老师跑操。
晨练结束后,又集中训话。这时,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出现了,他自我介绍说:“我叫梅兴海,是学校团委书记。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学初要注意的事项。以后的早集合,我还会天天讲。”他讲话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很有穿透力,我很受启发和感染。自那以后,早训经常聆听他的教诲。
那时学生的用餐,早餐是学校集体煮粥,凭票打一份;中晚餐需要自己洗好米放在一个土钵里,学校食堂师傅将其放在一个大焖子里蒸,到了餐点,各自取回自己的饭钵。多年后的一次同学小聚,谈到当年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每半月从家里带几罐头瓶咸菜到学校,因时间长长了毛还照样下咽时,大家深有感触:尽管四中生活确实很苦,但给我们上了一堂能磨炼意志、直面人生艰苦的必修课。
在那里,发生了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一次我们班张同学因事耽误了时间,当他赶到食堂,却到处找不到自己的饭钵,便着急来告诉时任班长的我。我们一起去找食堂师傅想弄点吃的,结果食堂师傅埋怨我们来晚了。郁闷的张同学正要发怒时,遇上从此路过的梅老师,他及时制止事态发生。当梅老师从师傅那儿得知没有多余饭菜后,自己掏出饭票请师傅煮一碗面条给张同学。在与师傅沟通好后,他又将我们叫去,就事发经过、问题的原由、出现问题以及如何对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点拨,让我们心悦诚服。后来,我在学校教书过程中碰到很多类似事情,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毕业那年,听说梅老师要带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课,这正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因为学哥学姐都说他的课讲得好,生动传神,通俗易懂,所带班级成绩突出。他还多次被抽调参加高考阅卷。知道此事后,活泼的男生都激动得跳起来、大胆的女生高呼万岁!他将“普遍联系、事物变化发展、矛盾对立统一、前进曲折性等原理”,结合我们身边具体实例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们受益终生。

陪同梅老师调研红色基地
离开四中后,尽管很难舍,但对母校发生的一切特别关心。听学弟学妹们讲,梅老师自1972年至1995年,连续在县四中工作了24年,1985年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在他担任主要领导那些年,学校名声大噪。1986年预选后的高考大中专上线人数152人,升学率达69%,名列全县第一;他所带的毕业班在全县班级排名取得两次第一、五次第二、五次第三的好成绩。自1986年9月起,连续担任县第六、七、八届党代会代表。1987年5月任县中学政治教育学会理事。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3年4月被评为高级政工师,同年12月被评为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在担任支部书记这11年里,分别被市教育局和市教工委评为“基层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学校连续10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社会流传“破窑出的好砖多”,是对当时办学条件差、教学教育质量好的新洲四中的赞誉。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好转之后,再也不用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喝上了没有虫在水中游的自来水,吃上了用蒸箱蒸的白米饭,而且学校工勤人员服务态度越来越好。
与梅老师再次见面时,是在他的办公室。这时他已经从四中支部书记提拔为县教委委员、纪委书记。因一名老师教育学生没有把握好尺度,引起家长不满,反映到教育局、公安局,组织要求我将这位老师带到教育局配合梅老师调查。梅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询问了该老师事发经过。梅老师请该老师回避,单独跟我说:“犯错就应追责,如何追责要由事情的性质决定。有可能是行政处理,还有可能是刑事处理。”随后,他亲自与公安局分管同志进行沟通,请公安局协助找到当事学生,获取当事人的直接证据。得到公安局结果后,他依照相关法规条款作出了处理决定,并且告知了双方,当事双方都比较满意。当这位老师得知梅书记是我的老师,还以为我为他说了情。说真心话,他教的学生太多,长久没有联系,加上我没有进行自我介绍,他可能真的没有认出我。在那“三乱”(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资料)高发的年代,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不少,一时有意见或许难免,但至今还没有听说哪个受了冤枉。无论我从正面还是侧面听到当事者提及往事,都是赞颂梅老师,实属不易。

市级“五好”关工委评估验收会
2018年4月的一天,我在教育局职成科工作时碰到梅老师。他叫我到他办公室说:“我最近感觉身体状况不好,很担心耽误教育局关工委、老科协方面的工作。如果因身体原因造成工作失误,是对教育局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对不起主要领导的信任与重托。所以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熟悉并负责做好该工作,我思来想去觉得你是最合适人选,不知意下如何?如果你有意向,我就去请示局领导把你借调过来。”听了梅老师的想法,突然感觉脑中血如潮涌。心想,退了休的老师还有如此责任感和敬畏心,让在岗的学生我汗颜啊!
等平静下来后,我问他,怎么会想到让我协助工作时,他说从新闻报道知道我对新洲红色文化有研究,还出了不少成果,而且双柳教育党总支关工委、老科协工作在由我具体负责期间有很大起色,对我十分赞赏。我表示谢意,然后告之我目前在双柳社区教育学校担任支部书记,那边暂时不动,这边的事情我尽最大努力做好。我还能提什么要求、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事情尽可能做得更好呢?梅老师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坚持说,给我安排职务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请我不要推辞!他去请示领导,半个月左右再告诉我研究结果。大概过了十余天,他高兴地告诉我局领导同意我在这里协助工作,兼任老科协、关工委副秘书长。从此,我和梅老师便成为了同事。

梅老师调研汪集职高
梅老师在工作之余经常爱聊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沧桑巨变、中美贸易战、精准扶贫等等国际国内大事。在交谈中,我不只是体会到他爱学习,掌握时政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他把自己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忧国之忧、喜国之喜。他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把精彩内容通过微信分享给我,看到报纸上的好报道,会直接推荐给我读。有时我外出有事,他就把精选的好内容放在我桌子上最显眼位置,我自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尽管在人们眼中,关工委、老科协工作无足轻重,但他却做得毫不含糊。诸如每年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工作总结的撰写、各单位计划总结收集与汇编、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年度工作总结大会材料准备等;每学期的调研视导;每季度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家庭教育活动等等,他都做到心中有数,在请示领导后安排得井井有条。自担任区老科协育分会会长、区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两项工作年年被区老科协、区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或红旗单位,他年年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
每月一期《教科撷英》的撰写与发放,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建言献策的调研与采写,都倾注着梅老师的心血。《教科撷英》截至2022年12月总共发行了150期,从未间断;2019年,当发行到第100期时,他请示局党委批准,组织主编百期合刊《夕照生辉》分发到各老科协组及作者;2012年和2022年分别组织编写了《小学生简明科普读本》《中小学生简明科普读本》分发至全区各小学。近十年来,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3篇,通过《教科撷英》宣传了47名“五老”先进事迹。


梅老师组织编辑的书籍
在局外人看来,这个机构应该比较清闲,但我觉得自己做事效率比较高,有时各方面事情夹在一起,感觉还有点忙不过来,更何况梅老师是一个对工作“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的人。我暗想,我没有来时这么多的事情他是如何完成的?一个七十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这需要多大勇气和毅力去承担!
一次,我和梅老师到一个红色纪念地调研,基地负责人问我,梅老师退休后还继续帮教育局做事,有待遇没有?听完我否定地回答,他竟然不敢相信。我补充解释道,梅老师认为被局党委信任远比金钱价值更高!那位负责人听后深感愧疚,顿时对梅老师肃然起敬。

陪同梅老师调研红色纪念地
2020春节,武汉封城,举世震惊。梅老师敏锐觉察到,今年过年极不寻常,他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一方面取消家族“团年饭”“拜年”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用微信、短信等方式相互祝福。并及时阻止了远在浙江宁波正准备回家的小儿子,还对其他子女提出了严格要求,再三叮嘱他们别为国家添堵;另一方面他根据亲友乡邻表现出的焦躁情绪,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心理疏导工作。大家对他的做法非常认同,纷纷效仿。
2020年解封后的一天,梅老师在办公室突发感慨:“我身体原来就不怎么好,曾经预期寿命是五十岁,喝了3000多副中药调理、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加之保持乐观心态,如今已经活到74岁,很知足了。尽管现在我身体不是很好,但能够为单位、为大家做一点事情,我感觉特踏实、特有意义,非常感谢教育局领导信任和同事们的帮助。”他的那种感谢过往、珍视当下、乐对未来的良好心态,深深感染着我。
已过世的同事罗光胜副会长也曾感叹:“梅书记就是一位伯乐,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我发挥特长,营造二度青春,服务老教育科技工作者极好的平台。与他在一起工作,升华了我的奉献境界,提升了我的文学品位。为了感恩,我为他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宣传他的事迹,硬是被他压下来了,不让发表。”梅书记在真诚感谢后,恳请罗会长:“要把这些机会留给那些在新洲教育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协会员、关工委‘五老’,他们才是最需要宣传、最值得宣传的。”
一位86岁的老教师江善森,赠予梅老师一副对联:遵党章,两袖清风,正正规规,砺练自己;守宗旨,一腔热血,勤勤恳恳,服务他人。横批:时代楷模。江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不正是大家共同的心声么?
然而,天有不测之阴云,2023年1月15日12时47分,北风哀号,大雪飞飘,梅兴海老师与病魔作顽强斗争一个多月后,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惊闻噩耗,我万分悲痛。当我把这一不幸消息以及他工作期间的活动照片发至局机关老干部群中时,大家都十分震惊,纷纷追思过往,沉痛哀悼。“梅兴海同志是个好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党忠诚、干净、担当!”原县教委党委书记朱怀清在群中深切哀思……
教育局副局长吴振鹏致悼词:“梅兴海同志的一生,是体现政治意识、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一生,是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忘我工作的一生,是不忘本色、勤政廉洁、艰苦奋斗的一生。”

陪同梅老师调研三店一中
回想老师生病住院期间,我一直与他保持联系。他的乐观与勇敢一直让我有种错觉,感觉他状态还不错。离世前两天,我发信息询问病情,他回复我说插上氧气管,进食难,吃进去后又呕吐了,他想吃黄豆磨粉,儿子已经送来了。他见我特别担心反而安慰我,在重症监护室能坚持住。我鼓励老师加油。梅老师的微信回复很坚定、很自信:“我知道!我会的!”我三番五次提出想去看望他,可他坚决不同意,说连家属也见不到他。无奈之下,我只好说等他病愈回家再去看望。没想到这竟成永别,留下令人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单位,梅老师是深受大家爱戴的好老师、好领导;在家里,他是教育有方、要求严格的好父亲;在社会上,他是一位受到普遍尊敬的老同志。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也必将为我区教育系统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梅老师参加区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刘和平,笔名高云,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新洲区问津英才“名人名匠”,区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区教育局关工委、老科协副秘书长。主编《新洲烈士名录》《新洲红色纪念地》,参编《新洲文史资料第10辑》(红色历史专辑)、《武汉市新洲区红色遗址遗迹名录》《红色将军山》《红色涨渡湖》《凤凰的烽火岁月》等系列新洲红色文化丛书;参编新洲地域红色文化、问津文化乡土地方教材《红色新洲》《书香问津河》。作品散见于《大武汉》《荆楚报告》《中国诗•雅集》《湖北日报•农村新报》等报刊。
【原发武汉墨颜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