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走向强者的必经之道
文/柳福文(中国武汉)
丝吊千钧,其力何来?
山呈巍峨,其壮何来?
小草破土之前,须吸地气,壮头力,如蝶破茧,松钻岩,铁成钢,水穿石,积蓄力量。这是万物壮大前的至艰至难至黑的时段,是由弱到强的必经之道。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亦如此。
每个人强了,民族才强。民族强了,国家才强。故国人强是第一前提。
国人如何由弱变强?具体说来,必须有哪些条件呢?何先何后,孰轻孰重呢?有人说,强人先强体,有人说强人先强智,有人说强人先强财。
强人先强体,没错。没有健壮的体魄,就是一只病猫。
强人先强智,也没错。没有智慧的头脑,就是一头蠢猪。
强人先强财,还是没全错。没有最基本的财富,很可能就是一个混蛋。
但是,都不全面!
笔者以为,强人须将强心、强脑、强身、强能同时结合起来。换言之,人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必须立好德,启好智,炼好体,重创造。读书之旨,在于明理,在于通情,在广识,更在于立志,在于运用,在于成事,在于进化生活状态。
从古至今,只会考试,不闻世事,脱离社会,墨守成规,死守教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误己误国者多矣,无须举例。智不足,德不高,祸国殃民者,例子百千,不必赘述。
自我教育是根本,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关键。国家教育之旨在于育才,在于富民,在于强国。一切教育之要,在于明德、启智、健体、促创。
当今教育,五育并重是空口号。报国之德不显,利民之心欠厚,感恩之情甚差,考学只为当官、发财、出国、自乐。健体严重不足,近视眼太多,肥胖者太多,免疫力弱者太多。劳动教育太少,社会实践为零。创造财富(物质与精神)的尝试几乎无人提及。学校之“卷”,卷在分数。只抓考分,脱离了教育的宗旨。
中小学生虽不能以创造财富为主要课程,但体验生活,立志创造,力行实践,应是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勤工俭学,外国有之,本国早就有过,而今俱忘,甚为不妥。笔者小时候,拾牛粪,割棕皮,挖黄姜,采药材,做工具,以学劳动、挣学费、积零钱、斗贫穷、克艰难,就很有乐趣,而且培养了志气,还丰富了当时和后来的写作素材,成了自强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国内形势呈现新的需要,实践教育当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占领新高地。
韩退之、欧阳修、叶圣陶、陶行知等先驱,图新创造、救世济民的教育思想并未过时。邓小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高瞻远瞩,而晚辈们落实欠佳矣。“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创造”。言犹又在耳,可分数就是命根的鼓声更烈!悲哉!
但愿后浪推前浪,后浪声光分外强。若得舵手善起锚,必有船员把帆扬。
创造是教育的高地,人才是高地的栋梁,强者是栋梁的赞语,也是英雄的代号!
但愿强者辈出!中国更强!
丝吊千钧,力在精钢!山呈巍峨,壮在雄峰。好铁百炼,厚德载物,不朽之理也!
自知差距,自求进步,乃是自强的灵魂。审时度势,乘风破浪,乃是奋进的策略。扬长补短,谦虚善学,乃是壮大的关键。
综上所述,立德,开智,健身,创造,是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不读书,死读书,读死书都没有出路。多读书,读好书,读活书,重实践,善创造,才是正道。奋斗的过程,必须是自新的过程。自新的过程必须是自强的过程。自强的过程必须是创造的过程。倘若不自新,爱国是笑话!倘若不自强,护国是大话!倘若不创造,报国是鬼话!

作者简介
柳福文,笔名有柳公、柳公福文、天山一鹤、楚天一鹰、环球之友、嗨天嗑地、老百等。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湖北省作协会员,已发作品5000余篇。40多次获全国、省级金奖或一等奖。作品散见海内外百余家纸刊及网络平台,并有百余篇入编《世界经典文学荟萃》《中国精英文艺》《当代精英文学》《名师名家名人坛》《作家美文》《中国散文网》《中国诗歌网》《中诗网》等处。出版有章回小说《援疆奇遇》、作品集《别样天地别样虹》等,被新疆、湖北等6个省级图书馆及北京大学、中国人大等9所大学图书馆收藏。新疆博州、湖北武汉电视台播有深度访谈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