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
文/邢路平
对于掩映在辽西丘陵中的那片土地,我总是怀揣着一种真挚而炽烈的热爱。我仿佛无时无刻不听见她温柔的叮嘱,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厚重的环抱。当我在晴朗的夏夜,仰望横亘夜空的银河,或是在寒冷的冬天,扬起一把干燥而细腻的黄土,总能回想起儿时的记忆。成群的笔挺的玉米,在阳光下伸展开宽厚而壮硕的翠绿色叶片,一列列整齐的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悠闲的羊群在山坡上慢慢地啃食着青草,仿佛绿色天空里缓慢移动的云朵,而云朵,则像是漫步在蓝色湖泊里的羊群。安静的夜晚,月光为菜园里的一切蒙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偶尔传来一声渺远的犬吠,和着蟋蟀的鸣叫,使夜晚更加静谧,耳朵里的空气仿佛铁铸一般沉淀下来。过年的时候,我会爬到远处的山上,站在那里听着村庄里绽开的鞭炮。原本震耳欲聋的声音,经过山谷的回荡变得极为温和,犹如一道道温暖的波浪抚摸着耳朵,让人感到新年的温暖与喜悦。广袤的原野教会我宽容,潺潺的溪流教会我歌唱。春天,古老的梨树生长出新的嫩叶,遮挡住热烈的阳光,我和小伙伴们爬上低矮而粗壮的枝干,抚摸着他龟裂的、饱经沧桑的皮肤。大梨树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在黄褐色的土地上星星点点——那是生命的繁荣与绚烂造就的色彩的碰撞。
当我用手触摸胸膛,或是紧紧握住手腕,我能感受到一阵有力的搏动。我知道,我的心脏里喷涌着鲜红的血液。那炽热的浆液,是来自祖先的馈赠,延续万年不曾断裂。红漆斑驳的木柜里,一张张泛黄的地契,映照着家族百年来的兴衰。山坡上,一块块墓碑由高到低排列整齐,向世人展示了血脉的延续。碑前,密集的玉米迎风伫立,远处传来拖拉机的阵阵轰鸣——这是文明的过往与将来。墓碑前摆满了祭品,香火翻起阵阵热浪,飘渺的青烟将一个个岁月雕刻过的黝黑脸庞羽化。透过阵阵青烟,我看见他们的眸子里,火,是翻腾着的火,是发出光和热的火。闭眼,合十,磕头。
当我用手触摸大地,我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地层深处的排山倒海的力量。那力量来自于翻滚了几十亿年的岩浆,仿佛能与我的血液建立联系。是的,我是土地的嫡系,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地的颜色,我的每一块骨骼都有着磐石的颗粒。金黄的谷子,火红的高粱,饱满的玉米,苦涩的野菜,它们赋予我健康的身体。春天,我们采集杨树刚长出的嫩叶,用沸水煮熟,浸润在冷水里储存起来,将春天苦涩而清新的味道延续到秋天。繁密的枝桠上有我攀爬过的痕迹,广阔的田野里留下我坚实的脚印。我曾看见我的汗水滴落到田垄之中,快乐地死亡,然后在翻滚的绿色里重获新生。
秋天,悠远的车龄在路上响着,骡子喘着粗气,载着满车的玉米和星辉回到村庄。人们获得丰收的同时,院中的动物也迎来了盛宴。麻雀吃得厌了,拖着滚圆的肚子到处飞,而老鼠仍然兢兢业业,挑拣着散落地上的玉米粒,作为冬天的储粮。古老的碾子咿咿呀呀地诉说百年的变迁,空气里弥漫着玉米的清香。每当透过木格窗看到院中堆满了玉米的粮仓,我总能感到一阵心安——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的传统——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想忘记,也没有人会忘记。
当我深夜梦醒,当我徘徊街头,我总能听到一种来自地层深处的、岩浆喷薄的声音。这声音从我的足底,由下到上,给我一种踏实的力量,呼唤着我回去。是的,我必须回去,我总能想起儿时感觉高不可攀的苍山,如血的残阳,苍莽的树林,我总能听见车铃在几百年间被碾平的古道上发出声响,总能听见天亮时尖锐的鸡鸣,总能听见牛反刍咀嚼草料的声音。是的,我必须回去,我是大地的孩子,我的眼睛里闪烁着土地颜色的光。是的,我必须回去,即使是我死后,也要让我的尸体腐烂在那片我深沉、真挚地热爱过的土地里。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将化作一阵阵墨绿色的波浪。
作者简介:
邢路平,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自幼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热爱文学创作。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截稿日期:2024年3月31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100名左右,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