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李成蹊
文/金轩德
何为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读书十余载,遇到的老师形形色色,有不苟言笑者,有和颜悦色者,也有恩威并施者,还有言传身教者。细细盘点之下,真正令人打心眼里敬服者,不过尔尔。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而启蒙老师尤为重要。很幸运,我的启蒙老师正是我的母亲。我小时候,母亲就职于一所乡村小学,我就自然而然的被寄养在祖母家中。母亲为了方便每周回家照顾我,买了一辆摩托,小小的我最快乐的事就是在下午吃饭的时候听妈妈的摩托车声。母亲回家的日子并不固定,学校的工作,天气的好坏成为限制我见到妈妈的重要因素。母亲回到家,几乎就到了我入睡的时候,母亲温柔的声音开始陪伴我入睡。母亲讲的童话故事奇幻诡谲,神话故事荒诞神秘,小小的我开始沉迷于天马行空的世界。后来母亲去了更远的乡镇工作,没有人给我讲故事了,妈妈就利用周末假期教我学拼音。我开始读身边一切带有拼音的读物。偶尔父母会把我带去他们的学校,当他们去上课没有人陪我的时候,我总能从他们的办公室翻出崭新的《幼儿画报》《实用文摘》等一系列读物。于是,书成了我快乐的源泉。
后来长大了一点,吵着要和哥哥一起上学,父母干脆就把我送进了学校,一来觉得我也不笨,二来减少爷爷奶奶的负担。但是说实话,我对学校老师的印象并不深,那些时光对我来说并不友好,我牢牢记住的依然是父母对我的教育。妈妈会要求我提前学习,不会的东西反复练习,正是妈妈的这些要求,让我养成了还算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我一直没有在母亲任教的学校读过书,但是很幸运,我听过母亲上课。妈妈教语文,上课的时候总能有很多新奇的比喻。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口袋里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偏巧,我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巧克力豆,诱惑难抵,我把它塞进了嘴里,这可坏了。那节课妈妈在讲用“一边,一边”造句,于是我就听到了妈妈:“一边做题一边吃东西”的造句,教室里哄堂大笑,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任何老师的课堂上吃过东西。母亲上课很有趣,她会讲一些课本不曾出现的东西,旁征博引,深受学生喜爱。我在母亲任教的学校总能从妈妈的学生手里收到好吃的零食。母亲的教育严厉却不乏温柔,所以深受学生喜爱,现在想来,妈妈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教育,确实让人无法生厌。
但是真正对我的灵魂都造成震动的老师,是我复读班的班主任常老师。我觉得,他是我这辈子遇到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说实话,写写常老师,是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以来的想法。可是一直都不敢动笔,我怕我贫瘠的词汇无法描述老师的人格,我怕我浅薄的才识无法展现出老师的魅力,使老师的形象受损。但是我依然想用我为数不多的文采写写常老师,表达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常老师不高,黑且瘦。在我报名复读班之前就听闻常老师“威名”,看到天桥五班班主任是常老师,我还相当激动,报名那天早早就去了教室。但是很可惜,那天我并没有见到常老师。代班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常老师有胃病去了广州做手术,我和常老师就此无缘。但是在两三周后的一个下午,我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常老师。那天常老师穿一件白衬衫,衬衫些微有点宽,更显得老师黑瘦,但是老师很有精神,站在夕阳底下,不怒自威。因为老师年纪大且又严肃,学生私底下都会亲切恭敬的称常老师为常爷。常爷用他的一言一行告诉了我很多道理,教会了我很多为人为学的准则。
其一是为责任。在老师的眼里,我们一直是一群没有紧迫感,没有行动力的复读生。记得有一次班会,应该是考完月考,我们班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说,如果不是因为当初校长找了他,问常老师是否要做我们天桥五班的班主任。他一想,当初招生简章上刊登的他是班主任,而且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他才报的天桥五班,否则以他刚做完手术的状态根本不适合,也不必要做班主任.而且他已然年过五旬,实际上已经无需站在讲台。但是因为责任,他不想辜负那些因为他而坚定了复读信念的同学,不想辜负这个讲台,所以尽管同龄人已经退休赋闲在家,含饴弄孙,但是他依然坚持耕耘在三尺讲台,就是因为责任,因为信念。当时的我们,极为感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格外的努力,为老师,也为自己。
其二是为自律。常爷常常引用康德的墓志铭来教育我们:“这世上只有两种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印象中的老师应该是比较自由的,上课前来,上完课就可以去办公室聊天,喝茶。常老师的出现,让我真正意义上明白什么是老师,什么是自律。我们的到校时间是六点三十分,但是常老师给自己定的到校时间是六点二十,风雨无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和老师住同一条街,所以我偶尔出发晚一点就会跟在老师后面直至到达教室,复读一年很少见老师迟到。到校之后有一段五十分钟的早读,我们背语数英物化生,常老师便会在讲台,阅读背诵他自己的书籍。我曾经偷偷看过老师的书,当真年代久远,书本纸张已经泛黄,内容还是从左至右,由上而下的繁体排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常爷博学而强识。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大量的自习课,以前都由我们自己在教室自习,老师只是偶尔来教室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同学违纪。但常老师不,常老师会一直呆在教室,我们自习,他也自习。在常老师看来在办公室和其他人聊天就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一台kindle,承载了无数的知识,而它们则在光阴中存入老师的脑海。在我们的小县城里,很少见有人有如此长的学习生命,在知天命的年纪里,大多数人已经被时光磨去了斗志,在人情事故中沉寂。而常爷依然清醒自律,斗志昂扬。常老师曾以自身来劝勉我们,他每周都会跑至少四次五公里,既强身健体,又锻炼意志。常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说:“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有些人甚至还不如我。”确实现在想起来依旧让我羞愧难当,我才不过十多岁,一次跑五公里对我来说绝非易事。每次跑步坚持不下来或是偷懒不想去的时候,常老师的话便回响在我耳边,如雷贯耳。常言道:绝对的自律就是优秀。常老师就是我身边最好的例子,常老师的以身作则绝对比心灵鸡汤的影响来的深远。
其三是为拼搏。我们是复读班的学生,常老师第一次班会就告诉我们复读班的学术生一开始会比应届生好,是因为心里憋着一口气,而越往后差距越小,不只是应届生赶上来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心气散了。他希望我们能一直憋着这口气走下去,直到高考结束。果不其然,有的人憋住了,有的人没有,还有的半散不散。我现在都记得,常老师铿锵的声音,“我们有的同学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乡间劳作一辈子,他们指望你们改善生活因而毫无怨言,你想想你能不能做到。有的人可能连自己的父母都比不上!”是的,我的父母算是他们那一辈中的佼佼者,父母的证书能垒高高的一摞。而我,高考失利灰头土脸。老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我心神震动。这句话如同一把刀,至今仍悬在我的心头,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不断向前。常爷还说过,每个人都会经历觉醒期,有些人早,在合适的时间出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有些人晚,甚至到了临终之时才觉醒,这时却为时晚矣,他希望这个觉醒期出现在我们复读时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我不确定那时的自己有没有真正觉醒,但我明白现在的自己,有了质的蜕变,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常老师。
“善始者繁,善终者少”,先生之言,铭记于心。今日,吾辈逐梦高校,源自先生滴水之恩;今日,吾辈以筆为梦,源自先生循循善诱;他日,待吾辈逐梦未来,定不负恩师。云山泱泱,江水苍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金轩德,在校大二学生,酷爱各类历史文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