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技能强国、技能强省、科技创新、现代经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1月16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委人才办、武汉东西湖区社会与人力资源保障局、武汉市东西湖就业促进中心和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开发与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与商业伦理研究中心、武汉思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文泉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下,特组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师生进企业开展研学与访企拓岗活动。本次企业研学与访企拓岗代表团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石军伟副院长和朱艳平副书记带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琛徽教授组织协调,王淑红、田毕飞、郑耀洲、刘容志、邢志杰、芦青、马瑞婧、许捷、李明龙、刘凯、席艳乐、余昇、叶金珍、王青,武汉理工大学罗帆教授,武汉工商学院关升红、崔焕萌,武汉理工学院易晓芳,汉口学院胡欣,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廖卫各位老师参访,学生代表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胡雪琴、孟慧瑶、胡博益、丁昱吟。武汉市东西湖区人社局叶志文、东西湖区委人才办陈露、东西湖区就业促进中心彭翔中金数据(武汉)超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微、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梁苗、陆晔、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沈强、宝龙达控股集团武汉临空港宝创科技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郑晓蔚、湖北省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副会长/武汉思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莉、蒙牛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人事行政经理顾艳霞、武汉猎英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国平、武汉恒源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皓武汉金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三化、武汉金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左耘博、武汉金美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贺丽丽接待了研学访企代表团一行。
第一站:机械手臂秀智能、国产主板攀高峰
宝龙达集团创业于1992 年,是从事电脑系列板卡、显卡、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一体机、云盒子、服务器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工业地产、金融投资等多领域发展,齐头并进。产品出口到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笔电 ODM 内资企业出货量行业领先。宝龙达在全国各地建有研发中心,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首创应用技术,工艺技术水平远超国内外同行企业。配套深圳/武汉/越南制造模块,员工数量达 3000 余人。是《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上榜企业,在深圳、武汉均设有研发中心。
从企业文化到荣誉资质、从创新技术到研发团队、从生产车间到打包物流,研学团全面近距离学习了电脑系列板卡、显卡、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一体机的一站式生产流程,真实体验了数字化赋能生产、智能化创造产能、流程化制造价值的高效能产业环境,也见证了宝龙达集团的成长史。高质量非一日而就,创业团队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强势的专业能力,坚韧不拔、攻坚克难,宝龙达集团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研发创造出产能百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站:高等数据生态圈、跨领聚合数字化
中金数据成立于200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首家自主规划、投资、建设、运营Tier IV级(国际标准最高等级)数据中心的企业,开启了中国高等级数据中心社会化外包服务的先河。中金数据集团依托全国布局的绿色云数据中心,跨领域聚合产业,汇集行业数据,逐渐建立了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生态,形成数据中心设施服务和行业数据应用服务两大业务体系,下属成员单位十余家,成为业界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集团先后为包括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国家级政府机构、互联网头部企业、大型保险机构、大型制造业在内的数百家客户提供服务,在行业内建立起了明显的品牌优势;并受中国工信部、银监会、北京市经信委等机构邀请,参与编写有关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IT服务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超过50项。
从大数据文本分析在联络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用到大数据语音分析系统助力电话营销,云时代背景下金融采购服务的共享共赢,多年来中金数据始终秉承专注专业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依托全国建设并运营的北京、苏州、武汉、烟台、天津、上海多地绿色数据中心园区,逐渐形成以云网存算一体化数据中心服务模式,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
第三站:半导体显示引领者、物联网传感创百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形成了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物联网创新、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医工融合发展的“1+4+N+生态链”业务架构。 2022年5月13日,京东方位列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2000强307位,较去年大幅跃升390名。2023年2月16日,京东方继2022年首次上榜后再次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成为中国大陆四家上榜企业之一。 2023年2月28日,京东方上榜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并以1884件申请量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2年PCT专利申请榜全球第七,连续7年进入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
签署社会实践协议、建设产学研基地
为了更好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本次活动全面贯彻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人才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落实产学研用合作系统工程,打造教育、科研与实践的新范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发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课程体系,打造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导师”队伍。活动成效显著,促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西湖区就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与京东方科技集团签订了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与中金数据(武汉)超算公司签订了共同建设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协议。

产学研用人才体系搭建,高质量教育共建交流互动
交流主题为:AI如何重塑企业人才发展?高科技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利用AI技术重塑企业人才发展,以适应高科技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次交流会由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梁苗主持下热烈开展,座无虚席、金句频出、掌声雷动,交流会从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京东方数字化驱动人力资源体系
首先由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沈强为我们介绍了京东方的数字化人力资源体系,从内部竞聘系统、全面绩效系统、HRIS系统入离调转、人才管理OHDP系统、职级晋升系统、人效管理系统等方面强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京东方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人才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的智能化、高效化,从而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沈强也表示将与企业与高校携手共建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人才培养。同时,双方还将开展教师交流、科研合作等,共享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全力支持“双导师”制度实施,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共同选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此举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高科技智能制造产业输送更多优秀人。
(二)AI对企业人才发展的影响
东西湖区人社局副局长叶志文表示AI对企业人才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需求结构变化:AI技术的发展将导致企业对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掌握AI技术的人才将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
2、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适应AI时代的发展,企业应将与高校、职业院校等人才培养机构的合作纳入战略规划,共同培养具备AI技能的人才。
3、人才晋升与激励机制调整:企业需要建立一套适应AI时代的晋升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AI技术,提升自身能力。
(三)高科技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湖北省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副会长、武汉思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莉提出科技赋能企业人才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技术人才:具备AI技术研发、应用和维护能力的人才,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AI技术研究员等。
2、创新型人才:具备AI领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包括产品经理、创新研究员等。
3、跨学科人才: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将AI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医疗、金融、教育等。
4、企业还需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关注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先技术水平的人才,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明龙教授指出AI驱动高校课程改革需鼓励。
1、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AI技术的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加强AI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AI素养。
2、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AI技能。
3、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AI领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4、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AI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AI教学水平,以满足AI时代的发展需求。
总之,AI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人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与高校应关注人才需求的变化,携手共同培养适应AI时代的优秀人才,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校也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AI时代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五)产学研用与数智化结合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赵琛徽教授讲到,随着全球智能化进程和AI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企业应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产学研用合作教育还能够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加强人才培养与合作:企业与高校应共同培养具备AI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4、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高校共建人才技术创新工作站,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同步提高校企技术创新能力。
4、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企业应加强与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推进数智化转型:学校应充分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升级和教学创新,实现教学的数智化转型。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人才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京东方等高科技智能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AI技术重塑企业人才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AI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高校也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AI时代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共同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罗帆教授表示:产学研用合作教育还需要注重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创新是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产学研用合作教育需要鼓励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也是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重要目标,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长期效益,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杰出青年企业家蒙牛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人事行政经理顾艳霞、武汉猎英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国平、武汉恒源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皓分别交流了目前AI在人力领域卷起的浪潮。
研学访企见证数字化奇迹,展望未来共探智能化发展
至此本次研学访企活动圆满结束,团队也收获满满,面对全球智能化进程和AI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应积极应对,主动求变,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AI时代抢占发展先机,实现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贡献力量。(图文/胡雪琴、丁昱吟、胡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