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胜,资深评论家,曾任浦东新区作协评论委副主任,现《浦东诗廊》副主编。
作家兀凰,浦东新区作协会员,著有小说《傻三儿》《影子爱人》《宝贝》等多篇。
谁是宝贝
——小议兀凰《宝贝》的艺术构思
何国胜
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取决于小说的构思和布局。《宝贝》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塑造一个生动且丰满的母亲形象,就在于作者对小说布局的恰到好处,并赋予作品的艺术观赏性。
尽管《宝贝》的故事极为简单,也没有情节的波折。但《宝贝》能在这短短二千字里描绘出令人牵挂的人物,和值得回味的内涵,已彰显了作者的艺术创作力。尤其是小说的标题,这《宝贝》真是恰到妙处地反映了小说所表达的内核。谁是小说里的宝贝,也是该小说主要想彰显的思想中心。小说一开始就这样描写母亲的,因为“我妈真的很喜欢捡东西,小到一根铁丝、一个塑料袋、一把坏椅子……别人不要了的东西,她都捡回来当宝贝。”宝贝便也映入了读者的眼帘。
的确,妈妈是喜欢捡东西的,在她看来必须是其认为的宝贝。比如这还没有取名的狗狗,它“也是妈妈两个多月前捡来的,母亲捡到它的时候左前腿受了伤,奄奄一息,”现在它身体也已长胖了,和我一样成了妈妈的跟屁虫。同样,我也是妈妈捡来的,“妈妈说捡到我的时候,我应该只有两三天大,别人不要了、丢掉的东西,她却捡回来当宝贝。”妈妈这人物的形象也随之渐渐地丰满起来。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母亲的实在很多,高尔基有一部小说,它的取名就叫《母亲》,老舍也有篇著名的散文,其标题叫《生命的教育》,描写的也是自己的母亲。不过,兀凰在《宝贝》里描写的母亲,其创作手法是另辟蹊径,读来有种别样的风味。《宝贝》几乎没有正面去描述母亲,即便是在陈述母亲时,不是带有责备的口味,就是含有贬义的语气。如:“妈妈是个骗子。昨晚上说好的明早打猪草喊我一起,今早起来,她却一个人去了,并未喊我。”或者是爱惜母亲,“沉重的猪草将母亲笔直挺拔的身体雕刻出了佝偻的模样。”不得不说,在阅读母亲这人物中,时有内心会酸酸的,还带着隐隐的痛。特别是在责怪母亲中,“有时候我也觉得她真的有点傻,不懂得跟人讨价还价,也总是学不会手机的基本操作,更不懂在刮风下雨或者烈日当空的时候,偷一点点生活的懒。”读者是在跟随描述母亲的起伏和变化,去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鲜活,丰满而栩栩如生起来的。因此,妈妈这人物无论是呈现她的勤俭持家,还是凸显她毫无保留的大爱,总能感受到华夏传统的美德。
故事虽然简单,但回味依然不少。《宝贝》从表达上看似很不经意地描述人物,包括事态的变化,但从未缺乏展现对人性的挖掘和思考。比如一个普通早晨,妈妈突然给我穿上新衣服去上学,这让我喜出望外。因为我连过年都没穿过新衣服。因此,我“就只觉得新衣服穿上身了心里就像乐开花了一样。”还有,我还知道这天有一“父亲”在放学来接我,他是邀请去参加“姐姐”的金榜题名时的庆功宴,我想这个场面一定很光彩的。但是,当我跟随“父亲”走到一个岔路口时,我突然还是决定与“父亲”分开了,因为我心里一直喜欢做妈妈的跟屁虫,有妈妈的家才有真正的宝贝。
小说通过描述在探索和挖掘人性,通过解读人物在注释宝贝,由此可见,该小说用符合内容需要的笔调,来凸显其艺术的表现力的。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20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