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节气系列散文
《腊八 一碗粥的温暖》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民谚
农历十二月有很多好听的别名:腊冬、残冬、穷冬、蜡月、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腊月”。小时候,一到腊月,心就开始雀跃,因为过年进入倒计时啦!从喝腊八粥开始,扫尘、请香、祭灶、办年货、贴春联、守岁……越往后,仪式感越热络炽烈。
“坚冰深处春水生”,腊月里大寒之后紧跟着立春,我们又要迎来崭新的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的轮回,步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腊月,说不尽的诗意,道不完的中国味。岁暮天寒,一起品味!腊月初八,腊八一到,年的味道就开始蔓延开来了。
每到年末腊八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糯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仿佛模糊看到年的影子,不紧不慢地走来。期盼年的心情好像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
喝一碗消寒腊八粥,是腊八这天必不可少的生活的仪式感,一年辛苦忙累,都在这一碗热粥里得到抚慰。

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自宋代开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此后,每逢腊月初八,上至庙堂高官皇帝,下至普通百姓人家,都要熬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相传腊月初八,也是佛祖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日子。
自佛教传入后,煮粥敬佛的活动马上盛行起来,佛教更是把腊月初八,定为佛祖成道的吉日。腊八粥,也被称为“佛粥”,这一日,用豆果黍米熬成粥供佛,用来祭祀佛祖成道之日,以求来年,能得到佛祖的庇佑保护!
到了清代,这种熬粥的仪式搞得更为盛大,进了腊月,内务府早早就要开始做准备,各种材料都送到雍和宫去,初七下午,监粥大臣一声令下,开火熬粥,初八凌晨熬好了粥。第一锅,供奉佛祖,第二锅,进奉紫禁城里的皇家,再到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最后一锅则抬到雍和宫外,施于平民百姓,年年循例。
熬粥急不得,选材、浸泡、清洗、入锅,八方食材,汇于一锅,大火沸腾,小火慢煮,合聚万物、调和千灵。唯有不急不忙,耐心等待,才能熬出一锅香甜味美的腊八粥来。
很喜欢宋人的一句诗话:“有酒且慢饮,有歌且慢讴,熬粥如此,生活也如是,急既无用,不妨慢下来,缓而图之,终会得偿所愿。”
年末岁尾,天寒地冻,喝上一碗汇集八方食材的腊八粥,那份暖意,足以驱散冬天的寒冷,慰藉过往,新的一年便会事事“粥”全。

最美味的那碗腊八粥一定有家的味道,时至腊八,人心就会欢快起来,因为离团圆又近了一步。在异乡的日子,去粥吧喝过种类繁多的粥,但最惦念的还是故乡那一碗混合着爱与思念的腊八粥。
在我的老家,大家习惯把粥叫做稀饭。腊八粥也没有北京这么讲究,丰简由人。小小一碗腊八粥,承载着一个人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是每个人心中的年味,是无法忘记的家的味道。
还记得小时候,节气到了腊八,母亲会早早起来把前一夜泡好的杂粮杂豆生火煮上一锅腊八粥,过去熬粥没有现在这么讲究精致,有红枣、桂圆、花生,糯米、大米什么的搭配,家家户户基本是家里有什么杂粮杂豆就往锅里见样下一点什么。那时家贫,没有白糖,母亲就会往锅里多添加几颗红枣提味,或者纯粹煮一锅加了盐和酸菜的咸味的粥供我们一大家子人完成对腊八节的纪念,我们除了能吃出驱除寒冷的温暖,还能吃出一种对生活的郑重仪式感来。还有记忆里的红红的灶火口里燃烧的柴禾溢出的温暖火光映红的一张张笑脸和家里弥漫着的热气腾腾的气氛。一碗简简单单的腊八粥,装盛着母亲对生活的全部热情和期盼。
现在好多人即便不得已要异地过年,也莫要忘了,去喝一碗香甜的腊八粥,胃暖和了,心也就不慌了。只要你对生活保有一碗热粥的足够温度,再大的挫折,都只是暂时的。
腊八节喝腊八粥,还愿能你寻见一个似粥温柔的人,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著名作家和画家木心,曾叹息:“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不禁叫人想起《浮生六记》里的一段文字,某个冬天,沈复堂姐出嫁,他随母亲前去帮忙招呼客人。深夜忙完,正饥肠辘辘,忽觉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转头一看是芸娘。芸娘悄悄拿出自己藏起的粥和小菜,沈复尝了一口,粥竟还是温热的。
或许,这也许就是木心所向往的似粥温柔的人吧,明白你的心事,感知你的冷暖,时时刻刻牵挂着你。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爱人,或许是你的朋友,无论天南地北,若有幸遇到了,就请一定好好珍惜。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在最冷的时节,煮一锅消寒祛冻的腊八粥,温暖你我的周遭。有人陪你立黄昏,围炉询问粥可温。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弦,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爱之声艺术团团员,内蒙古朗诵协会通辽分会会员。热爱生活,热爱朗读。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