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的感悟
文/耿志平(甘肃)
老师发了一篇去年写的《腊八感怀》的文章,是我与另外两位文友老师的合集,时隔一年,我几乎忘记那首打油诗的存在了。

又到了腊八节,有一种说法认为腊八节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另外一种说是为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我心里更加倾向于后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2023年马上落幕了。如今的腊八粥,材料更加丰富,要啥有啥,但我却更加怀念年少时围炉喝粥的日子,那时虽然不能称之为八宝粥,但有生活的乐趣。自从父母去世后,腊八粥我就觉得没有以前的好喝了,那时因为少了“妈妈的味道”,少了爱的滋养,少了关怀。快乐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难道我把快乐丢在晨风零雨里了吗?我不得而知。谁能帮我找回来?
群里一位零零后女生写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文章写的清新脱俗,不同于六零后,七零后有很重的感悟和对社会,生活的体会。她受了高等教育,还没有体会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大概也不知人情冷暖。文字简洁,完全看不到做作,这也许就是人生阅历不深的人才能有的体验。
2024年的第一场雪于两天前纷纷扬扬地来了,飞舞的雪花轻盈,纯洁。下雪天,我最想待在乡下,我认为爱雪的人,乡下肯定比城里的人多。因为他们更加懂得雪的重要,并不是为了欣赏。那些吟风赏雪的人多了一份浪漫,少了一点烟火气。或许觉得丰收只是用来赞美的……
把玩文字的人大多敏感,比一般人多一些“感悟”,并不是他有多高深,为赋新诗强说愁恐怕比生活本身的感受更多几分。人到中年,少了许多棱角,少了很多纷争,因为几十年的阅历让人看到了本质。除了身体,一切都是浮云。那些绞尽脑汁和手段得来的东西,只能有一时的满足和快慰。那些曾陪你觥筹交错的人,有一天也会变得无足轻重,慢慢走出视野,甚至遗忘在某个角落。那些应酬,如今看起来并不像当初那么重要和必须了。
这样想会让人觉得颓废,与社会脱节。我认为恰恰相反。生命不能重来,我们还能有多少年浪费。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用不着为了讨好谁而过多无用社交,没有任何意义。

我总是佩服那些能写出优美句子的人,一样的汉字,为啥在别人笔下描写出来的是那么精彩,灵动?难道她们有超能力,难道有神助?人都说文如其人,我的文字就像本人一样,其貌不扬,走在人群中,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总是尝试改变写法,但总觉得怪怪的,有点轻飘飘,似乎少了初心和本真。有老师说:“这就是你的写作风格,不用改变,改变了,那就不是你,朴实的文字最能打动人”我知道文章最主要的就是真情实感,再华丽的词藻,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做依托,那就像挂在塑料模特身上的衣服,虽然漂亮,终不似人穿上那么有质感和灵气。
夜里醒来,不知怎的就有了这许多的感慨。新年里有许多事情值得去书写,我还是打起精神,用十二分的热情去歌颂美好吧!该停止无病呻吟了。再有两小时天就亮了,光明就在前方等着我。
2024年1月17号深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