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开通手机微信想到的......
作者:裴育民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玩微信的人越来越多,我是2014年4月初开通手机微信的。此前,有朋友建议我开通微信,我对它没有兴趣,不会玩,也忙,没有开。后来,儿子说微信用处很大,让我开通看看新科技,于是他为我下载了什么软件,说“成了”。他教我操作程序,很快就会用了。不料,半天工夫不少朋友要求加我微信,儿子又教我如何接收申请人加入。第二天,又有一批“绿方块”出现,都是要加我微信的朋友,对熟悉的人我就纳入通讯录。
玩了两天微信还真有点意思,可以通话,可以留言,可以视频聊天,可以互发照片,也可以浏览别人微信……,关键是这些都不用付人民币,大家似乎都爱上了微信。一天,在非洲工作的一位朋友见我开通了微信,请求加入,我接收了,他立即发来消息,并随即发来当地人文和自然风光照片。我滴神啊,万里之外情景立刻映现在眼前,微信真是太神了,啥都有!
在一些朋友的微信中,我看到不少诗歌、照片、书法、绘画、不同的文章。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什么样的内容都有,微信真是一个小课堂,你可以学到想要的知识,微信又是一个小世界,在这里可以知天下事。微信也是一个大社会,你可以看到人间百态,懂得世事沧桑。至此,我才知道微信真是一个好东西!
初玩手机微信,我觉得它能让闲暇的人寻找到一种乐趣,能为生活忙碌的人调节一下心态,但更多的是让人们在玩乐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能量,提升新思想。让我们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凝聚力量。因为社会会变得愈来愈先进和发达,说不定再过几年又有什么“信”的形式出现哩。
开通手机微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真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力,不,其实一切人间奇迹,都是从人的脑海里臆想出来的,没有智者的千思万苦的设想,哪有什么新发明呢?人类所有的先进科技成果,还不是因为人类聪明智慧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积累而出现的?微信亦是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孩子,那时就听到有人说以后社会将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自来水流到锅里头。”当时农村人听到这种说法,几乎都认为是胡吹冒撂呢,也是异想天开的事。还有人随即驳斥说:“耕地不用牛,那只有人拉犁了,点灯不用油,那只能黑灯瞎火了。”不料到了1963年,我们村作为全县电器化试点村,真的通了电,家家户户装上了电灯照明,父老乡亲们世世代代依靠棉籽油、煤油灯照亮的历史结束了。
通电那天,全村人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那些老太太盯着电灯泡怎么也想不明白,只是两根电线,咋就把灯泡点亮了?真是不可思议!再后来,村上通了电话,不少人涌到大队办公室来看稀奇,看那玩意咋能“说话”。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现在人能的太,比神仙还能行,隔空能听到说话声,真像是有了“顺风耳”。到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们生产大队买了拖拉机,人们亲眼看到耕地真的不用牛了。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也用上了电视机,全国全世界发生的大事情,立即就一目了然。更让农村人想不到的是,农民一栋栋两层三层楼房也盖起来了,自来水也真的通到家家户户,有的把水龙头接到锅台上了。解放初期人们都不相信的民谣全都变成了现实。
不仅仅是这些,农村不少家庭有了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农民也有了手机,玩起了微信。更让人震惊的是从前人拉、肩扛、担挑最原始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方式,几乎全部被机械化替代了,收、种、管都有各种农机具代替人力操作。农村人说现在种庄稼省力省事省时间,劳动效率大提高,一年四季在地里干不了几天,粮食年年大丰收,这还不是科学技术发挥了作用?
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接收信息、相互联络交流和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也让人们感受到科技革命正在飞速发展,真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现在,也许才是微信使用的初级阶段,其功能还在继续开发和扩充。有人说以后微信可以购物、网上支付,什么都可以通过微信办理。你出门出差只要带上手机不需要带现金,一机(手机)在手,全国全世界任你游走,这种说法完全有可能的,不能再不相信了。实践证明:“不是人们做不到,而是人们没想到;只要能想到,事事能做到。”让我们共同期待和分享未来人类美好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裴育民,笔名雨石,陕西省兴平市人。曾先后任县市党政领导职务数十年。退休后,痴情于阅读和写作,《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随笔集《生命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作品获得“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家奖”。视写作为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