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散文】远方十六
1984年夏天,党支部纪书记神色凝重地交给我一封信,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转过来的。
我当她的面拆开了信。信,是我中学同学寄来的,赤子之心,跃于纸面,让人读了很感动。
其实,半年前在家乡的站台,他们军校的专列经停时,我们几个同学去车站送行的。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十分感动,同学们买了水果罐头等食品。我当时买了二条不带海绵嘴的大前门香烟,一条五元四角,但要烟票。当时干休所的老干部都很节约,很多人不抽烟,我就把烟票收集起来买了这二条烟。
他们是接军委1号命令,作为优秀学员去前线带职实习的。同去的还有一位男同学,他们是当年一起优先被军队院校录取的。
虽然二位同学都是从古镇走出去的,其中有一位就住在我老家后面几米处,但我与他们并不很熟悉,也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儿时的我经常在福建.江苏二边居住,与老家小朋友交流很少,中学时男女生又不说话),可当我知道他们是去为国出征时,义无反顾地贡献了我个人的所有产财。更有几个男同学摘下了自己的手表给他们戴上。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正义又纯真,不带一点点俗念。那年,我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站台的分别》发表在江淮文艺上。
纪书记转来的这封信,我并没有觉得有特别之处,当时我正在团委刻钢板,印刷我们团委自办的《浪花》小报。可书记却跟我说,要斟酌回信,这关系到前线官兵的士气。
我不解地看着她,她又说:“这是政治任务”。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便点点头。
其实,如果不是书记这番话,我真不一定回信。因为当时我在系统内己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很多的时间都得用来爬格子与阅读。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其它的事情。
可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缘起平常,往往不经意的事情,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的回信不长,辞采华赡又不失清新流丽,情感热烈向上,鼓励与赞美并存。并且,在我心里无任何杂念与儿女私情。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