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大冶湖边长大的孩子
一一黄石市汪仁镇全国文明村刘铺村诗人徐汉洲诗集《水的样子》获第八届栗山诗会“年度诗集奖”感想
文/胡咏梅

我小时候住的村庄叫上六房湾,是全国文明村刘铺村名下的一个小村庄。诗人徐汉洲老师的老家就在我隔壁的下徐湾。徐老师的母亲是我湾的女儿,按辈份我叫姑奶。刘铺村以前是一个小渔村,靠近大冶湖边,风光优美,祖祖辈辈靠打渔维生。读诗人徐汉洲老师的这首《月映中秋》诗作不难看出这些原始渔家人的生活场景:

月映中秋

一个陌生的人
捆绑着满腹经纶和陈腐
举着飘逸的华发问我
“今夕是何年”“人们长久否”
昨天刚下了第一场秋雨
很突然。农家慌了手脚
抢收黄豆、稻谷、柴禾
把老水牛牵进草棚
家家户户已经不做月饼
闲在墙上的印把子长满银须
“这是你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
现在我们吃蛋黄酥、榴莲酥、溏心小月
我们不再对影沽酒
远行人已踏上回家路
挂灯笼。贴对联
把屋前屋后打扫干净
用古色古香的陶罐
接瓦垄上倾泻的雨水
隔壁的婶婆唱的歌谣很土
清澈的声音像从宋朝飘来
必须要一碗粉蒸肉
必须要一条红烧鲤鱼
必须要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把桌子擦洗得能照见月光
摆八把椅子,主座必须空着
爷爷看得见他的父亲在喝酒
“我死了,每年过中秋你们也要给我留座”
他的表情很严肃,不容置疑
徐汉洲老师的诗语言朴实,有生活场景,这些都是湖山人古老生活的记忆。作者边回忆边写作,他许多的诗中都表达着对家乡湖山深深的思念之情。读他的诗,我感觉到自己回到了小时候。那种兄弟姐妹多而又贫穷的家境中所有苦难的回忆都值得珍惜。比如这一首诗《七月,父亲喊风》:
七月,父亲喊风

一队人马走在七月的热浪里
火苗燃烧着田埂
他们光着脚丫,背负着谷禾
领头人宽厚的肩膀上
驮着一捆百几十斤新稻
后面依次跟着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
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
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
一个八九岁的女孩
押尾是一位中年妇女
他们都背着一捆稻子
或大或小
领头的人转身看看
自己的队伍,哈哈一笑
一扬脖子大喊了一声
阿…邀…
我排在第二位
我知道他在喊风
最后面的母亲
也知道他在喊风
可母亲却喝道
徐德水
你以为你捡了宝吗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乡下的一家人去磊山湖双抢的情景,这个场景我也有回忆。那时候我只有十来岁,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磊山湖收割稻谷,一望无际的田野啊,那波涛起伏的谷穗,我们挥动镰刀一干就是一上午,然后又要把这些谷子全家搬运回去,汗水湿透了衣襟,稚嫩的肩膀红一块,青一块,那疼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全家人乃至全村人都奔走在磊山湖田坝,那热火朝天劳作的画面真是一堂最好的研学课。正因为我们童年和少年时期参加了劳动,所以,后来我们才会努力去读书,去奋斗走出农村生活的困境。
湖山诗群的文友老师曾写过同题诗《大冶湖》。因为我们从小在大冶湖边长大,所以那些儿时美好的回忆:摸贝壳,捉鱼,游泳等我们都记忆犹新。同样,诗人徐汉洲老师笔下的《大冶湖》真情流露,让人读后热泪盈眶。

大冶湖

把你装进视野,捧在掌心
含在口里,怕你,不在
我的目光所及,在掌心会飞
在口里会化。大冶湖
天下最澎湃的湖
波涛汹涌,水草妖娆
我是你的独子
你用浪峰一次次把我
托举到最高,我们蜂拥着
惊叫着,乐此不疲
大冶湖,我的激荡
我的滋润,我的梦想
无数个夜晚,我谛听你
摇晃的呓语,轻抚你
跌宕的不安,我以
一枚乌篷船,两柄浆
一把葫芦瓢,紧一阵
慢一阵,舀着扑进记忆
裂缝的积水。我从湖北
到湖西,湖东到湖南
一圈下来,日落磊山
天井嘴已经布满薄暮
白沙湾,江豚列队回家
孙家湾,放鸭人像个将军
指挥着千军万马,整齐划一
叫声嘹亮。我一直
倔犟地认为,我爷爷不是死
他是去湖里了。我父亲
也不是死,他也是去湖里了
那是他们休戚与共的湖
那里藏着他们的命
也藏着我的命
诗人徐汉洲老师从家乡黄石出发,后来经商去了湖南发展,最后又辗转任职贵州陈酱九八七酒业有限公司东莞区域的副总裁。徐老师非常敬业,为人低调随和。他淡定乐观,一生经历坎坷,努力拼博后来事业有成。正因为他经受了人生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才会引发诗人通过写诗来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不管世事如何风云变化,诗人心中一直有一个大冶湖这样的圣洁之地停留心间,在大冶湖中间,那里有他先祖的命藏在那里。诗人徐汉洲的命也藏在那里。那是无数湖山人命脉存放的湖。
我也写过许多与大冶湖相关的诗歌。大冶湖是我们灵感的创作基地。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湖山儿女。最后读一首徐老师的诗:《远走高飞也是离乡背井》。
远走高飞也是离乡背井

小时候羡慕鸟儿
翅膀一拍就远走高飞
多年后,深陷千里之外的城市
回望家乡的方向,浑身血液
呼啸起离乡背井的酸楚
不知道鸟儿会不会想家
而我最终发现自己
依然是抱在家乡怀里的孩子
并没有长大
或许我没有真正离开过
那座叫徐家湾的古老渔村
否则,我怎么记忆那样清晰
老水井里那只青蛙的哭声
熟透的枇杷落到地上的叫声
灶台上杉木锅盖噗噗的漏汽声
响午在池塘边孤单的槌衣声
沾满红泥巴的球鞋
在太阳底下结痂炸裂声
剃头匠叼着烟说着老式的笑话
梳着偏分头的少年吹着竹笛
蓝天高远,他的心已经
骑到了云朵之上
我确实没有长大
我承认
我从来没离开家乡的怀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时在下徐湾生活的回忆。读来生动亲切,朴实感人。虽然诗人因为生活原因,离开了故乡去外地打拼生活,但诗人对故乡年少时分的依恋是那么真实美好。那些“灶台上杉木锅盖噗噗的漏汽声”、“池塘边孤单的槌衣声”、“红泥巴的球鞋结痂炸裂声”、“剃头匠叼着烟说着老式的笑话”等这些农村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的描绘。让人读完确实回味无穷。这些农村特有的场景深深地牵绊着诗人一颗柔软的思乡心。诗人心中回忆这些美好生活场景的瞬间幸福体验,这也是诗人面对生活所有的困境不惧怕,乐观面对生活原因。也是诗人笔下诗意流淌的一种灵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黄石著名诗人胡哓光老师对徐汉洲老师的诗路历程小结。
徐汉洲算是一位老诗人了,他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写诗,也写小说,与古清生、王旭英、曹红英等被当时的《散花》文学杂志重点推介和扶持。后因生计,进企业,闯商界,歇笔二十来年。近年重拾诗笔,诗中叙写了一个满怀乡愁、商旅苦痛的现代诗人形象。写小说出身的徐汉洲,在诗中叙述成份较重,但这是诗意的叙述,命运感更强。诗是一个诗人最真实的历史,读者在诗人的诗中,能读出他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徐汉洲就是想做这种诗性记录的诗人,因此,他的诗用真诚打动读者,"修辞立其诚"乃是也!——他的这辑诗是这样呈现的:祖母、父亲、母亲、故土、商旅,现从事的酿酒业......有意思的是,酿酒的过程,暗喻了人生,而且“充满了劳绩”,充满了诗意。
这是我在我主持的一个重要诗人推荐栏目《狐眼荐诗》里推荐徐汉洲的诗作时所写的编辑前言。
忆念父亲和母亲,乡亲和故乡的诗,徐汉洲有很多。他的故乡曾经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湖山。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的确,浩瀚的大冶湖滋养着那片土地,把四方的水蓄起来,送到长江去,流向更远的大海。所谓地灵人杰不是凭空的一句好听的话,湖山大地背山面江,怀湖抱月,这样的地方是能岀诗人和艺术家的,的的确确,徐汉洲的家乡就涌现岀了一批成就斐然的诗人,作家和书法家。
的确,在我的家乡湖山,在汪仁镇政府、黄石文联和黄石作协的大力扶持下,已涌现出一批诗人作家和书法家。在2023年11月17日举办的第八届栗山诗会颁奖仪式上,徐汉洲的首本诗集《水的样子-徐汉洲诗选》荣膺“年度诗集奖”。家乡文友为徐老师感到高兴并致以真心的祝福,祝他在文学路上摘取更大的胜利果实。徐汉洲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黙默无闻的写作者,我们将向徐老师学习,努力在写作这条路上创作出优秀作品,为家乡汪仁镇美丽的风光景上添花。
在《水的样子-徐汉洲诗选》首发式及分享会上,中国诗坛胡丘陵、路云、王跃强、朱铁军、梁永利、赵原、远洋、樊子、胡晓光以及百花洲出版社编辑杨旭等知名诗人、批评家对徐汉洲的首本诗集进行研讨,并给予了肯定。 本书近期将在京东、当当及新华书店发行,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胡咏梅,湖北省黄石汪仁镇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黄石日报》《黄石文学》《新东西》等纸刊及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