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七年小学
邓素梅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特到喜欢怀旧。年少时拼命挣扎想逃离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梦绕魂牵再也回不去的过往。那段美好的懵懂岁月,那间破旧不堪却在心中依然温暖如初的教室,那群顶着小花脸缺着门牙有时还拖着鼻涕的小伙伴,历经三十九年岁月沉淀,在心中的影像愈来愈清晰。
我出生在1970年,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每家都能吃饱饭。每个村都设立小学,老师都是从村里的高中生选拔的。我村的学校共有四间房子,三间做了教室,中间一间比较大,隔出了一个小间做了仓库,隔出的另一大间是老师办公室。一到五年级就挤在三间教室里,三个老师当中有两个教复式班。从我们那届开始,小学改为六年制。门窗都是木头做的,窗还是带棍子的那种.泥抹的石头墙上刷了一层白灰,由于返潮,下半部分的泥坯经常一块一块的往下掉,裸露的石头也被学生们走来走去磨得发亮。黑板上方用红纸剪了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黑板是用水泥抹上去的,有点凸凹不平,凸出的地方会反光,被阳光一照,就看不清字。课桌到我这一届入学的时候都是新做的,以前都是趴在垫高的木板上,凳子是学生从自己家里带的,大小不一,有的一坐还吱吱的响,掉腿儿是常有的事。

校园里栽着一排高大粗壮的法桐,叶子像手掌那么大,还带着三个角,结的果像个小球,秋天掉落一地。上下课就靠吊在老槐树上铃铛,铃铛一响就知道该上课或下课了,铛铛的声音很响亮,响声传出好远,几里外都能听到。还有一棵合欢树,夏初开花,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弥漫开来。花朵颜色特别漂亮.粉嫩粉嫩的,毛绒绒的花瓣细长柔软,随意散开,就像一把小伞。这是我们女生的最爱,常常拿在手里玩耍,还不时放在鼻子上嗅嗅。院子里还有一张乒兵球台,是用两块水泥板做的。课间时间老师们会打上一局,村里的青年有时也来打乒乓球。整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没上学的时候,我经常领着弟弟妹妹来学校里玩,听老师讲课,听学生们读书,拾他们丢掉的铅笔头,找张纸在上面画圈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没有比学校更好的地方了。1978年,七周岁的我上学了,娘用碎花布给我缝了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了一支铅笔,一本本子,两本书。我和村里十八个孩子一起,在老师带领下,走进了最东面那间教室,成了一名小学生。从此以后,这间教室是我除了家以外我最熟悉、最快乐、最牵挂的地方。一呆就是七年,也从没换过老师,少年时期所有美好的成长故事从这里开始了。记得刚开始学 a、o、e 的时候,我睡到半夜醒来,怎么也想不起老师教的什么,急得大哭,娘怎么哄也不睡,没办法,又把邻居小姐姐叫来,写给我看了,又挨个读了一遍,才睡。这件糗事到现在还偶尔提起。
二年级的时候,我带上了红领巾。那个“六一”儿童节我过得格外开心。娘给我缝了一件小花褂,平时都是过年的时候才能穿的新服。“六一”那天,我早早地起来了,洗了脸,小心翼翼地穿上小花褂,收拾好书包,就在一旁等着娘做熟了饭后给我梳小辫。平时都是我自己梳头,今天娘要给我编个漂亮的五股小辫子,还给我扎新头绳,编完了,我拿着镜子左照右照,心里那美呀!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蹦一跳到来到了学校。我和新入选的少先队员站成一排,老师亲手给我戴上了红领巾,那时没有照像机,也不知一个九岁的臭丫头是个啥模样。

那个年代讲究勤工俭学,学校里还养过一头猪。一个五年级的学姐课间时候负责饲养照料那头猪,猪饿了的时候猪会扒着圈墙吱吱的叫,现在想想真是好笑。后来学姐毕业了,再也没有养猪,但是勤工俭学没有断过。摘松果,摘酸枣,倒地瓜,割青草,拾粪,这些都要完成任务,老师都认真地记账,斤数多的同学还有奖励。学校里的乒乓球、篮球等都是我们勤工俭学添置的。
说起拾粪,还有一件趣事。我们班里一名学习最差的同学,平日里是老师常抓的典型。有一天早上,大概是深秋了,老师又布置了拾粪的任务,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撅着筐子四处走,村子里有好几个老人天天拾粪,我们小孩子哪能抢着?只有这位同学拾了一大筐子鲜牛粪,足足十几斤,我们哪个羡慕呀!他一股劲背到学校里,脸都憋得通红,老师一看,都笑出眼泪,说这会儿让你抢着头克了!
那时的老师教复式班是常有的事。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二年级上来九个小学生,没有教室,也没有老师。学校里就让我们集体留级,我们和那九个学生一起合成一个班,还让四年级同学搬进了我们教室,两个年级所有的课程都是我们老师教,老师的辛苦可想而知。我们写着自己的作业,听着四年级的课程,有时候个别学长背不过的课文,我们倒先学会了。就这样过了一年,五年级的同学毕业,四年级的同学搬走了,这间教室又成了我们的天下,直到毕业。
教室后面墙上,是一个光荣榜,每年都要评选三好学生,把名字贴上去。老师用写对联的大红纸,裁成大约十公分长、三公分宽的长条,下面剪成燕尾形,把学生名字写上,贴在小红花下面。老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个名字都端端正正、苍劲有力,风一吹,红色的长条随风飘动,煞是好看。不知是害羞,还是胆怯,我每次都偷瞄一眼光荣榜,看看几项里有我的名字。
我和小伙伴们日复一日的在这间教室里,不知道其它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只去过吕家小学。我们是属于吕家片区的,过“六一”儿童节或是开运动会,我们都会去。他们有两排大教室,门窗都是玻璃的,还有一个大操场,有篮球架,我们都很羡慕。
我们教室的窗户,到了深秋都要用白纸糊上,免不了弄破,老师就会再找张纸补上窟窿,这样原本就暗淡的光就更暗了,遇上阴天或者是冬天最后一节课,教室里就看不清了。有时候老师就会让我们去外面念书,我们就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靠墙根坐下,扯开嗓子大声念起来,眼睛东望西望的,脑子里一点东西也没记下。
每次考完试,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老师永远是一幅严肃的表情,严厉批评我们出现的错误。即使成绩名列前茅,他也不会过于表扬我们,就怕我们骄傲,下次考不好。

快毕业的时候,老师更加辛苦了。每天都得用老式复印机印卷子,成天摸拟考试,每天都忙到很晚,第二天老师的眼睛都是红的。做完的试卷,批改就成了我们几个学生的事,老师还得抽时间干其它活,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去办公室批卷子,回来急切问得了多少分,我说记不得了,一会儿发下来就知道了。
我们考完升学试的第三天,举行了毕业典礼。这一天,对当时14岁的我来说,离别的意义不太。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村的孩子,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心里最关心的是我的考试成绩,因为当时升初中都是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盼望着暑假快快过去,我要去大学校读书。那里有宽敞的教室,门窗都是玻璃的,也不用自己带凳子。还有好多教不同科目的老师,还会认识来自各个村的同学,青春悸动的心早已去了远方。

毕竟是离别!我们都是青春懵懂的大孩子了,心里盼望自己快快长大,而这一天又来得如此之快,让我们措手不及。窗外的合欢花开得正盛,高大的法桐也结出了幼果。教室里没有往日暄闹,调皮的学生也变乖了,窗外树上的小鸟似乎也安静了,值日生把黑板擦了又擦,地也扫得干干净净的。同学们坐在各自的坐位上,想着各自的心事,老师抱着一大包糖和瓜子走进教室,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威严,眼睛依旧发红,老师让我们把课桌竖着排起来,两头各堵上一张,形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同学们围坐成一圈,这也是老师的良苦用心吧!希望我们团团圆圆的围在一起,以后的人生也都圆满。老师说了许多鼓励我们的话,还嘱咐我们到了新学校更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常回来看看,老师有些哽咽了……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二十七个小伙伴.一呆就是七年.这里更像是家,老师更像父亲。把我们从一个刚出壳的小鸟,培养的羽翼待丰,送我们去更远的地方接受新的阳光雨露。七年光阴,从拖着鼻涕的孩童成长成翩翩青少年,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纯真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
一别即是天涯!三十九年过去了,那间教室,那已满头银发的老师,那已过中年的小伙伴,……
写于2023年8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