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才经”,无往而不胜
——探寻习近平同志福建足迹(廿五)
1990年3月,习近平在《从政杂谈》一文提出了五字“人才经”,即“知、举、用、待、育”,为识才、选才、用才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习近平认为“知”就是识别人才。
具有“德、量、才、志、绩”者方为人才:
所谓"德",主要是指政治操守要好;
所谓“量”,指能接受正确意见,容纳贤才;
所谓“才",指才能,有创造驾驭应变能力;
所谓“志",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定,韧劲不衰;
所谓“绩",就是政绩,能奋发有为,有所建树。
当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帅。
共产党人选人的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四化",看政绩,讲五湖四海。
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
更要不拘一格重视任用其才。
习近平对干部向来支持关爱,
他认为“待"就是要尊重人才:
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信任他们,委任之后不滥加疑猜。
他认为尊重爱惜人才要从五方面入手,(注)
既要有求贤若渴之心,又要有爱才护才之怀:
对敢闯敢冒的干部厚爱有加,倍为珍惜,
在工作中为他们“撑腰壮胆",敢于"担待"。
在他推动下,福州市委建立了“容错机制",
容许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错误、闪失、意外。
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纠正,
就不再追究责任,让其知过就改!
(二)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认为"育"就是培养人才。
一要精心扶植二要严格要求三要大胆使用。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正是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修养和作风。
严格要求干部,习近平远近有名:
“上面要求不严,下面就会马马虎虎”。
他强调抓好党风,以教育为主,
要求党员自觉遵纪守法不犯错误。
在他指导下,福州举办党风亷政展览会,
其所起的警示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从严管理,"及时打招呼防微杜渐",
他探索创新了"打招呼"的警示制度。
这一制度既及时对群众举报作出回应,
又及时警示干部挽救了干部!
避免了不少干部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得到了中央纪委的肯定支持向外发布。
注:“五方面”,即知、举、用、待、育。
(维我中华2024年元月十六日晚欣然命笔,敬祈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