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在路上
文/霍晨雨
深巷犬鸣,雪儿犹如舞动的精灵,散落大地亲吻万物生灵。叮咚,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烤红薯听天气预报,“昆明晴5-15摄氏度”,听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疑惑,问爸爸妈妈“咱家咋零下5-10度,昆明温度咋那么高啊?那边一直都这么暖和啊?”妈妈笑着说“因为昆明周围都是山,挡住了冷空气嘞,那边一直都是可暖和嘞,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就能去昆明啦”。从此年少的我埋下了一颗梦的种子,希望长大后能去昆明学习,看看冬天不怎么冷的地方是怎样一番景色。
十年寒窗,转眼间我已大学毕业,一战失败的我不顾旁人的眼光,选择再次继续我的梦想,以努力之名,幸得时间馈赠、心期梦成。背上行囊离开家乡,飞向云端踏上征程。怀揣着梦想与期待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昆工,这里所有的一切我都很喜欢,我喜欢这里蔚蓝清透的天空、喜欢这里透亮雪白的云朵、喜欢这里绚烂多彩的晚霞……我觉得我将在这里大有作为。
理想的美好让我驻足,现实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由于跨专业报考以及研究生学习模式与本科时期的完全不同,刚读研一时的我看着同窗每天忙忙碌碌的上课,流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高谈阔论地讲述自己的论文,甚至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取得前几名的桂冠,我觉得此时的我一无是处,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局促不安、迷茫彷徨,我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无力的挫败感,我的自信心瞬间被击垮了。
正当我在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习方式时,导师和师姐带我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中我见到了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并且认真地研读了她们的优秀论文。这让我学习到很多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和师姐的鼓励也浇灌着我曾经的干涸的心,“每个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慢慢来,一口吃不了大胖子”。自此我踏踏实实地阅览文献,尝试着写一些论文,跟着老师做一些调研和其他工作。慢慢地,曾经自信、神采飞扬的我又回来了,我不再自我怀疑,而是专注于提升和锻炼自己。
一年的磨练让我对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研二的我我不再因迷茫和彷徨而暗自伤神,因为此时的我已拥有了一往直前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热忱。万人迷津,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满心欢喜的一腔奔赴,到纠结失落的无能为力,再到重拾信心的希望曙光。日月不语,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直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心怀希望,背上行囊,不惧风雨,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简介:
霍晨雨,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为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所学专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