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时势
----《道德经》启示录之十八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18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18章译文: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孝慈;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思绪流萤:
老子曰:“慧智出,有大伪”;这是说人一旦过分地使用“智巧”,就会随之出现虚伪和狡诈,而本文引深述及的“时势”,是指人应把握事物或时代运行的态势,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客观发展趋势;这样,做起事来,才不会弄巧成拙,是如《庄子·秋水》曰:“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郁达夫也在《文学上的阶级斗争》里说:“思想是随时势而进化的”。
中国人在前行路上的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话就是强调了人要学会把握时机:毛泽东率领底层人民“闹革命”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看清了人民身处“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具有“反抗”的激愤状态,犹如烈火,只要有一点火星去点燃,就可燃起冲天大火,烧掉整个腐朽的社会制度。据此可见,他领导的“革命”能获得成功,虽有多种原因促成,但把握时势仍是重要因素。
同样,人们的生活中,有时一些不起眼的小错,却会引来灾祸,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人要常常反躬自省,洞悉自身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相反,有时一点一滴的努力,积少成多,也会逐渐带来人生的跃升;虽然今天和昨天没有太大差别,也不会天翻地覆,但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改进,坚持改变,必然就会迎来新生的脱变;而“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是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不过是懂得善始,方得善终,因而无论做什么,都要洞察全局,提前做好准备,不随意妄为,不意气用事,方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和成就大事。
人想看清路上的时势,先要清楚自己的位置;有人说:是司机,要守交通规则;是路人,要知礼懂谦卑;是老板,要去化懒为勤;是员工,要按规矩做事;是富人,当需化富济贫……均说明,人在不同的位置,应具有相应的心态。当然,不在同一处境的人,对有些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未必都能理解得了;这个世界,不会有相同的人走相同的路和有相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性格和思想的形成,也都源于自己成长的道路,是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人们这才经常提出“要站在换位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利规避自己不犯“随意认定”的错误。
虽然人应找准自己位置的审时度势,但却要先把握目标对象的需求大势,因为看不清人间需求,就处理不好事情,这是谓生命的“回馈原理”;即付出慈爱,就收获感恩;帮助别人,就收获回馈……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有时,虽然暂时理解不了他人的感受,却可以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感恩和包容;同时,也应懂得:人的格局不同,有些道理未必解释得通,比如与小人争输赢,赢了反得报复;与胡搅蛮缠的人论短长,永远也解释不通,反把自己气晕。如此,人若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职业、格局、优势、短板和不足,就应针对自己所做之事可涉及的人和事,先自我包装地付诸调研,真正彻底地了解目标人群的状态和原因,之后再反观自己的事情,就可按照目标人员的需求认同,以及障碍、问题、难点、课题的态势,从战略和细节并重的角度,进行冷静分析,进而得出自己所处“时局”的正确判断,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规划步骤、策略措施、风险规避和需要借用的资源、支持、条件,以及需要努力凝聚的团队和人心,而后再去积极争取,结果就会好一些。
审定“时势”,也是一个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过程,路上仍需要晓知“自己是什么人,就会吸引什么人”的“缘分磁场”定律,在历经沧桑、学会坚强、笑而不言、痛而不语和领略千山万水之后,适时适度地把握好自己与他人的交际,亦可顺势而为地“聚人理事”,迎来不一样的结果,并享受与人相携走过的温暖温良、如水回忆和永远在前方等待的美景;人的一生,是山一程水一程,长路迢迢,孤独也好,怅然也罢,都是路上的正常风雨感受而已;风起,听一缕禅音;雨落,写流水诗意……不问阑珊转角处有多少回眸,才能驻到心中;不管走多少路才能实现与幸福厮守;人间的山高水长,任由春秋来去,闲来一杯茶,推门是生活,关窗是烟火,理解山的高度、水的深度、风的自由、云的温柔,互不攀比、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读懂自己和他人,路就会越走越宽,渐行渐美。
如从个人的审时度势,推及国家的谋大事和定大局,亦要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比如,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时至今日,只剩下1/4的时间;外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各种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还在深度调整中,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正逐步趋向平衡,我国的外部环境,有望总体保持和平稳定。
再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先锋模范作用须强化等因素,都制约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可持续的韧性好和潜力足、经济回旋空间大的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等等,均说明有条件和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时势有利弊,正确判断、把握和选择,有利于调整人的作为;时光如流水,总是在悄然无声地改变着每个人的命运,路上也有太多的不确定,人们不可能预测生活的全部,但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守住自己的随心,随性和随缘,不急不缓,不悲不欢,适者生存地把握好自己,万事便会握在手中;当然,世间的轮回里,一切的过往都将在消逝中更新,唯一不变的,只有生命的希冀,无论走过多少高高低低,坎坷挫折,总有阳光陪着。
“时”是合适的时机,“势”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即推动事物朝某个方向运行的力量;人认识面临的时势、形势和态势,做好把控,是人生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决定了做事的前景;那么,“鉴古知今,鉴往知来”,人生只有磨砺不畏艰难的意志、保持艰苦奋斗的动力、永葆创新的活力、把握所处阶段的时局,正视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应对策略,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以“钉钉子”的精神,逐个去破解,就能在波涛滚滚的大海上,驾好自己的航船,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