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水涛涛
作者:陈希文
每当我散歩来到咸阳湖畔的古渡廊桥时,总要伫立桥上望着涛涛东去的渭河。这渭河横卧咸阳城南,河面宽阔,水流时急时缓,自西向东,日夜奔流,永不停息,汇入黄河,流归大海。
看着这东流的渭水,波涛起伏,我思绪的长河也随波逐流奔向了远方。
岁月荏苒,古都沧桑。依稀记得小时候,我随大人从家乡去过一次省城西安。路过渭河桥时,桥下垃圾堆积如山,瓦砾遍地,污水乱流,臭味熏人。渭河沿岸茅草丛生,荒野空旷,少有人烟。桥南仅有一条柏油路直通西安,路两边连片的土地几乎都是农民的菜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由安康铁路调回地方工作。首次来到咸阳市内,那时横贯城区的主干道人民路还没有拓宽,仅有七场什字一座十多层的凌云楼高耸壁立,萛是市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了。临街大都是两三层低矮的小街坊和商舗,街面行车稀少,很少见到小车。有一件让我欣慰的事还记忆犹新。就是人民路两边栽种的梨树,秋季硕果压枝,过路行人无人采摘。咸阳人的文明风尚受到了央视媒体的赞扬,在全国传为佳话。
那时的渭河城区段,河滩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河岸的荒芜地段,城内居民随意开荒,种庄稼种菜,乱搭乱建,不堪入目。尤为几条护城河,既为雨天防洪,又为城巿排污,往往臭气熏天,行人捂鼻而过。虽然是千年古都,城市建设落后,面貌破败依旧。当时流传着"一条街道没高楼,一个公园两只猴,两个警察管到头"的顺口流。
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咸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咸阳城市,道路宽敞整洁,高楼大厦林立,市场繁荣,人潮涌动,成了现代文明的大都市。
改革开放,发展咸阳。近年来,咸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利用源源不断的渭河水,筑坝蓄水,建起了偌大的咸阳湖。这湖面广袤,平坦如镜: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湖景色秀,魅力诱人。咸阳湖宛若一条银色的腰带,横贯城市东西,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风采。这新景观风光秀丽,赏心悦目,成了人们旅游、观赏丶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远望,渭河北岸的统一广场,高大显赫的秦始皇雕像耸立在广场中央。近看,古渡廊桥北端的通道上,跟随秦始皇当年勇征善战的文臣武将雕像威风凛凛地站立两边。这自然就使人想到2000多年前,強盛的秦国南征北战,横扫东西,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原大地,在咸阳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新纪元。岁月久远,历经沧桑。咸阳这块古土曾见证了历史的腥风血雨,也庆賀着胜利者的辉煌。尔后,咸阳一直是周、秦丶汉丶唐等封建王朝的京畿要地。由于多年的战乱,咸阳人民饱受战乱之祸,备尝饥寒之苦,生灵塗炭,水深火热。历史上的渭河水患也常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再看咸阳湖上的轮渡码头,供人们游玩的游船、快艇、摩托艇聚集湖面,前来体验湖水荡漾的游人摩肩接踵。"咸阳古渡几千年″,这是历史上文人墨客赞叹的"关中八景"之一,声名远扬,传颂至今。那时的渭河上没有桥,过河时的人和货物只有通过码头的船只摆渡。可想,那时的古渡码头是过河的唯一枢纽,常是商贾云集,舟船众多,往返频繁。据说, 运输急需时,往往靠船只临时组建的浮桥通行。
当今,古渡廊桥的码头再不是过河的通道,仅供人们观赏游玩而已。横跨渭河的桥梁有咸阳桥、秦都桥、渭城桥,还有东西相继建成的诸多桥梁,为两岸的客貨运输提供了便捷。这几年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还是咸阳的交通。陇海铁路、福银高速、空港航运、西咸高铁,以及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方便快捷,货畅其流,这一切都让历史上的“咸阳古渡"无法比拟。
改革开放不仅使咸阳古都光鲜亮丽,天翻地覆,而且让渭河两岸日新月异,引人注目。不几年工夫,一片片开发区毗邻兴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
一条条繁华的街市骤然兴起。渭河两岸数百里的绿化带,绿荫遮蔽,草木茂盛。花卉园林,色彩斑斓,风光迷人。间隔在绿化带中的活动场地,人们健身活动的多种设施安装齐全。时常看见踢腿弄拳、习武健身者熙熙攘攘。随着西咸新区建设的推进,一批批新的开发项目纷纷落户渭河两岸。如今的渭河波涛汹涌,激流欢歌,与两岸的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交汇一起,鸣奏着咸阳高速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
尤为让我欣慰的是渭河两岸宽阔修长的绿化带,顺形就势,绵延起伏,满目青翠,绿荫蔽日遮天。这浓郁的绿荫与渭河湿润的空气相互交融,自动调节着"天然大氧吧″,使这里的空气更加湿润清新,凉爽舒适,让游人在此尽情吮吸天地之精华,享受自然之造化。我每到河岸,必到天然氧吧多呆一会儿,不舍得离去。
咸阳近年发展之快,变化之大,都源于改革开放铸造的"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四十多年来,在咸阳精神的感召下,咸阳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创新,使咸阳这块热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今天。我不禁眼前一亮,这涛涛东流的渭河象征着咸阳扩大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滾滾洪流,这宽阔坦荡的渭河,不正是咸阳人民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吗?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咸阳精神必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我赞美渭河,更赞美咸阳人民创造的"咸阳精神″!
我珍爱渭河,更珍爱"大秦古都,德善咸阳″这块亮丽的现代都市名片!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