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盘大院
文/杜东
我一直想去农村发现一座如林语堂所说的诗情画意大院:“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乐。”若看一眼,喜哉,住一夜,足矣。
心想事竟成,因为听说大连市安波小镇就有这样一座藏着千扇磨盘的农家大院!2022年6月3日下午,开车去了群山环抱很隐秘的富荣沟屯48号。乍一看,这村似乎不大显眼,但越往山根走越顺眼,远望这大院大门两侧垒起的一个个圆咕隆冬磨盘就叫我欢喜,就觉得这家主人不同凡响,有品味,有文化。左边一排大树参天,右边石墙上种满了紫杉;头顶架子上布满了野生猕猴桃茂盛的枝叶,地上一条条恒石坚固、结实。一棵棵大树直上云天,把院子遮挡的一片阴凉,其中一棵老杨树笔直的有我近三个身体粗壮。
再瞧脚下铺的东西,不就是我最想看的那一扇扇石磨吗!那么多!看见它们会让我原生态的触景生情:想起蒙起眼睛一直磨磨的小毛驴。这些由鲁班发明的民间农用工具,这些或上或下经过千锤百炼、钎削斧刻圆石做成的石磨,此刻静悄悄的都解甲归田,卧在眼前。怪不得这儿风水那么好,原来:石磨代表着风水中的阴阳两面,白虎之神,天地二方,磨盘转,乾坤动。寓意主人家“好事多磨”,“时来运转”。震撼不已!
走进院内,嗬,氤氲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好大一个院子的啊!独具匠心收拾的那么干净,那么创意,那么漂亮!整个院子全部都被装进在一片绿色的森林当中,隔离的院子不用砖墙,都是高大的一圈绿树一片片花篱在当围挡,登坡的小路、蜿蜒的菜园路径、院中的水池都铺的是磨盘啊!
还有那么多说不上名字的花、树,盆景郁郁葱葱,面前那座二层楼红顶彩塑板和白色花岗石搭有玻璃墙的花房、住房,实木的、石磨的院内底板、桌椅……让我恍惚间到了世外仙境。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处被付出巨大劳动改造建设出来有花香的乡村农家院。那些老槐树,不知有多少岁了,在房前,在屋后,在屋顶,在墙边,想咋舒服就咋舒服伸展着自己腰肢,花枝上,一嘟嘟花儿疯的根本就不像教课画册里的淑女样,而仿佛像一片白色的浪花从天上正朝你热情洋溢扑过来。还有西面,那一堆堆紫粉色芍药也笑颜逐开在欢迎着我。院子的四周还有各种果树花草,其中有山东的无花果、香格里拉带回来的草。让我们仿佛回到熟悉的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之间。
幽深山根边,磨盘多且圆;
农居尽奇特,喧嚣隔世远。
设计有功夫,热爱真缠绵;
经年十九载,安波独一院。
一位隐居的盖老师。真人不露相啊,没想到,果然在安波真有藏龙卧虎之人,之事。第一眼见到老盖,觉得他姿态和蔼,谦逊待人,随和亲切,客气有礼。让人舒服,可谓隐者风范也。不由想到了陶渊明?苏东坡?
院里,就座后,喝起主人泡上的清茶,带着第一眼就觉得整个院子建设出手不凡的大手笔之疑惑,带着十万个是什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主人究竟何许人也?我顾不上“英雄不问出处”讲究,急着“刨根问底”交谈,老盖娓娓道来的记忆故事里,更大的惊喜才像大海般汹涌澎湃而来!
此院主人叫:盖明生。他,其实早先就是大连的名人呢!原先家住大连市内,他和老伴都是1949年出生,今年74周岁,均年长我6岁,是位和蔼有修养的老大哥。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早先毕业于辽宁艺师美术专业,结业于鲁美学院摄影专业。老伴原是大连某知名高中数学教师。盖老师多才多艺,桃李满天下,当过沈阳市20中美术老师,大连市少年宫美术老师,市青联副秘书长,市文联组联部副部长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但他说,这多是职业。
他,是位爱生活、爱探索、把职业转变为事业的全能艺术家。年轻时从事绘画创作颇有造诣,作品曾在辽美、广美、人美出版,《美术》杂志发表。1982年起又醉心摄影,《中国摄影家》、《光与影》、《中国旅游》、《香港中国旅游》等都大量发表过专题作品,多次举办摄影个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又是位作家,主要著作有:《在路上》、《灵魂居住的地方》等,被称为“中国的洛克”作者。无论绘画、摄影、写作等,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对摩梭人、独龙族、纳西族文化有独到研究。尤其他苦心创作的独龙族纹脸内容作品,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出版,成为他此生一大遗憾。
他,可谓是国内少有的独走纳西族、独龙族的人类学者型的摄影家。他的各类作品有意境,有视觉,有节奏,有旋律,有思想,有灵魂,有创新,体现了:视艺术为生命,把心血化作品的敬业境界。
一种执着的热爱之情。他,那么热爱自己喜欢过的生活。19年前的2004年,他来到安波本想买一处农房,在退休后,开始安安静静的写作生活。他说:很怪,在城里就是没有思路。那会,他一方面,如同探险家一样,走遍了横断山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每年都会在云南怒江一带独龙族的山区蹲点,做带有人类学意义的纪实摄影,并写有大量的文字。做得很艰苦,脊椎和腰都受了伤。另一方面,要在闲暇时,在安波这个院里写写总结性东西和养病休息。他在一位朋友介绍下,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毫不犹豫买下了起先是三间很简陋破旧的农舍。这一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并精彩转身为了一名高超设计师、园艺师,整整用了十九年功夫,克服了巨大的艰辛,把院子进行了天翻地覆的改造,才有了大院今日叫人惊叹的面貌。
听着盖老师回忆与介绍,我吃惊了。原来,这个大院竟占有6亩多地,此外他还出租了自己的10亩山地。院子里珍稀树种很多:像紫杉(红豆杉)、天女木兰、美国黄腊梅、黄菠萝等,还有千姿百态的许许多多奇盆异景:三色金银花、枣树、柿子树、山楂、怪柳等等,最为震惊的是:像大大小小的天女木兰、紫杉都是在上百棵之多。他,随意指着院里一棵紫杉对我们说,当初这树很贵,买时就花了一万多元哪!
他又说:现在的房子已有五间了,屋里面装修和城市里完全一样,过去的房子都拆的只剩外壳,而且全换了新买的石料做建筑材料。这19年的建设完全是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可以说,每粒土,每块石,每棵树,每朵花,都是后来的杰作。他喜欢植被,当初为了留下院里的那些老树,他花了五百元。要知道他买三间旧房才花了3千元那!
老两口都是退休的人,没有额外收入,每年、每月固定的那些工资,几乎全部投入到这座庄园建设中了。太用力了,这一投入就是19个春秋。他如数家珍的回忆说:买花土要花钱,而且是从大连拉回的;到丹东买红豆杉苗要花钱;去年把死掉的树拉走三车也要花钱;还有为了院里门口的路好走,不被下雨冲坏,全换上了石条,一下就是一万多元那;为了这多树和花的用水和抗旱,门口新打了一眼百多米的深井,又花去快2万元。还有,冬天要上澳大利亚看儿孙们,院子要雇人照看,开始每月5百,现在都1500元了。何况,每年接待的国内外亲朋好友的开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说,院子里那些石磨都可以开个博物馆了。他说:将近1千个了,有大点的,更多是农村常规的,最开始收购是30元,后来就贵了,安波和俭汤一带的基本都被他收藏到了这儿。好一个有眼光的收藏家!不仅有远见,还下了大工夫。
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盖老师身体不太好,不仅腰有旧伤,还怕冷,已经不能适应医疗条件较差的安波生活了,这才是最愁的一件事。盖老师讲:他有点干不动了,像打扫玻璃房顶,铺席子这些危险的活都是老伴干的。在生命和热爱之间要二选一啊!最近,无可奈何想张罗要卖掉院子。其实,把院子当做孩子一样呵护的老两口,真心舍不得呀!
盖老淡然对我讲:我们其实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看客、玩客、拍客、香客、游客。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多,热爱的东西不多,所以,不要被多余的东西束缚住真心的快乐与热爱。
国家强,百姓安。我掏出一本盖先生著作《灵魂居住的地方》,请他签名合影留念!也开始从磨盘大院享受起“灵魂居住的地方”那些妙不可言的人生快乐。
作者简介:
杜东,男,68岁,中共党员,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学历,自由撰稿人。出生在军人家庭,现居住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安路49号7号楼401室。为原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退休公务员。1955年4月40天从西安市长安县随军人父亲到旅顺生活多年。1969年12月参军,历任战士、工程师、政治处组织干事,技术研究室主任。1993年10月转业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历任科员、科长、调研员等职。2015年退休。擅长写作、摄影、旅游、收藏等,先后在国内媒体发表文章300余篇。在军地工作期间荣立三等功4次,优秀公务员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