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物语二
文/子游
这次接待的是个一家三口的小包团,八零后的父母带三个娃: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从机场迎接的时候,司机师傅就表扬说,哎,这家的小孩儿挺安静的。赶早航四点半就起床了,可能他们还没缓过劲儿来,一上车就睡觉了。
参观城墙的时候,孩子的天性逐渐显山露水,那个二哥就老要把小妹的视线挡起来,小妹就时不时会给母亲告状。顺带说一句,这一家,脸有点欧洲混血样的父亲旅途中不大管事,基本都是妈妈参与得多点。游览回民街的时候,他们买了一串有四块肉的羊肉串儿,孩子们特别可爱,很自觉一人一块,老二吃完给妹妹,妹妹吃完给大哥,然后又给父母尝了一下。还剩最后一块儿的时候,那个二哥想吃,还特意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一致通过后才独自享用了余出的那块,眼神特别可爱!翌日便要去兵马俑参观。那天我跟他们说,如果想慢慢的看又能看得十分清楚的话,明天就得起早,然后一大早七点半出发,赶开门进去。因为他们孩子太小了嘛,小的那两九、十岁。老大也还好,一米六几了算成人。我想他们可能会睡懒觉,选择晚点出发。意外的是他们全家一致通过说可以早起,好自律呀。

翌日去酒店途中抬头看月亮还不是特别圆。记得上次去温泉的时候,看着月亮我跟闺蜜说,月亮快圆了还是已经圆过了,听她那意思农历还没到呢,好像也就眨眼间的功夫,今天看到的月亮还是不圆。已经到了阳历23年年底了,只是月亮已圆过,又开始往不圆变了,日子真的是不经过呀。头一天因为行李关系,到景点下车前师傅总是要将行李先拿下来,人才能下车,就想说午餐后先去办入住吧,这样放下行李下午去景点会好很多。那就提前去酒店办入住吧,可是即使下午参观完景点离晚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只好让他们在酒店多呆一会。这近三个小时的旅途时光,我要怎样打发?酒店附近正好有个书店,这不算假公济私吧。于是,送他们进房间后我就去了走过去几分钟的那个书店。门帘不大,藏书门类还挺全。翻了翻,便发现了一本写苏东坡的书,苏轼在我老家雍城可是待了三年,政绩斐然。便信手打开这本书来看,没承想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看到离出发时间很近的时候,割舍不下如您所料只好付了银子。那书大概有三块砖的厚度,还好背了双肩背包,沉就沉吧。好在用完晚饭就可以回家了。最主要吃晚饭的地方他们看歌舞,也要等很长的时间,那这本书正好用来填补等待的旅途时光岂不正好?结果在那又碰见几个熟人,聊天说话,只能看一眼不看一眼的,就这样这本书剩下了2/3。现在那本书还静静地躺在我卧室的枕头旁边。忽然忆气曾读过的一篇为《莫要杀书头》的文章,所谓杀书头,就是刚看一本书的开头,接着就换另一本书来看,看了开头后又再换下一本书,读的尽是书的开始,没有后续。书中说,杀书头有点像生活中的烂尾楼。轰轰烈烈地剪彩,热热闹闹地讲话,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开了个好头,却莫名其妙地烂尾了。我也得好好检查书架上的“烂尾楼”了。国学大师黄侃先生最讨厌读书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人。他反对随便翻书的读书态度,称那些只是草草读其中几篇而不解其意的读书方式为“杀书头”。真是形象生动。他说,读书贵专不贵博,未毕一书,不阅他书。用功之法,受益匪浅。等下完团以后继续阅读,快乐阅读。
只是上次看到的上弦月,这次看到的下弦月,俩形状比较像。关于上下弦月,我还得下去再查一下,今天闹钟响的时候,真的是迷迷瞪瞪的。好留恋冬天的热被窝呀。洗把脸,第一次脸上没有补水,然后直接就上乳液了,还好没将洗面脸当成牙膏,没睡醒,迷迷瞪瞪。今年快结束了,今年还从来没有起得这么早。护城河拍了一张,看不清是不是结着冰。大街上的行人还是有的。出租车挺多。虽说天没亮,因为是元旦假期嘛,街上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有的还推着大箱子,顺风车,出租车,还有保洁,公交车师傅也都已经上班了。2023的年最后一天,有点恋恋不舍,想想啊,今年团带得稍稍多了点,写的文章却是太少了,昨天大概看了一下,平台上发的才不到50篇啊,报刊上的没有详细统计。反正是觉得今年过得够快的,明天就2024了,加油吧。离出发时间还有20多分钟的时候到达了酒店。在前台充会电吧,2024学会从日常的鸡毛蒜皮的事情里面拔出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嗓子有点疼,还好前台有姜汁可乐,取来一次性纸杯接了点。

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出发去兵马俑的路上猜想可能会看到日出,但是瞅了半天还是没有出来的意思,嗯,查了一下日出时间是07:50,应该是07:50,但是现在已经八点多了,还是没有看到。暖暖的霞光围着骊山,高速路上车子并不少也是如同我们的早起者。等着看日出,左等右等,因为越走离山越近, 1000多海拔,好磨人呀。从后视镜里我看见那个父亲手里举着相机,一直在备着随时拍照,就是迟迟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犹抱琵琶全遮面。关于山会不会影响日出,这个我下去也要查一下。
我现在似乎有点明白,新开的酒店也许不好停车,也许位置不太显眼,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因为他们里面会有新的设施,今早发现今天的酒店里面他的公共卫生间的马桶是带有喜之郎的那种,还有水龙头旁备有一个迷你小框子,装有漱口水、棉签什么的,细节方面很贴心。大厅文创店里面会有阅读区,小仲马的《茶花女》彼得潘的《金银岛》老幼咸宜。细节方面做得无可挑剔。
抵达一号坑时前面人比较多,然后那个妹妹个子低看不到,他那个大哥就把妹妹的双背包卸下来递给妈妈,二话不说就抱气妹妹看,这可能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体会不到的一种手足情。今天的太阳好有意思,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在等日出的时候她左等右等不出现,大概跟山体的遮挡依然有关系,等我们到了一号坑的时候,好大的日头又刺眼,然后就俑也看不清。随着人流往后移,中间慢慢好了许多,只是兵马俑的前部位置,看到的全是火红的大太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李红莉,笔名:子游,女,宝鸡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水缘文学》《秦川文化》《丝路都市文化汇》等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岁月深处》之《一弧清月》;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宝鸡日报》《铜川日报》《阳光报》《金秋》《华原》《杨凌文苑》《金台观》等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