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震的日子里
~~~~~~~~~
文/程增庄

在上世纪1966年三月的一天夜晚,空中布满了鱼鳞片状的淡色云彩,显得有点异常。
忙了一天功课的学生们已沉沉入睡,街道上的汽车呜笛声似乎没给他们造成丝毫影响,只有那均匀的呼吸在为每个人的酣睡作着见证。
钟摆在不停地幌动着,时针已越过零点,万籁俱寂,人们正在享受着后半夜的安静。
突然,我们睡觉的大通铺床板颠了起来,放在桌上的碗盆铁勺带着彼此相撞的哐当声乱蹦乱跳,让人有点莫明其妙。
同学们惊醒了,拉开灯,一个个抬起头唏嘘:这是咋回事?但并没有觉得多么害怕,因为这是有生一来首次的遇到,觉得新鲜稀奇,都在叙说着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但谁也没有把这种现象推测到从未听说过的事上。
学校钟声响了,敲得急促紧凑,声声相接,时长也超出了平时的上下课,而目这也不是大铜钟该响的时间节点。
不妙,出大事了,同学们预感到了事情的严重。
“ 起床,快起床,地震了”,这语音很熟悉,她就是我班的付班主任王艳肖老师。
她刚二十多岁,尚未结婚,身材中等,身段婀娜,粉面唇赤,正是花开艳丽时。
她站在宿舍门外,背向学生,嘴里在不停地督促着我们。
那年月,学生们不象现在穿校服,所穿的都是各自母亲手中的杰作,棉线是母亲纺的,粗布是母亲织的,衣服是母亲裁的,成型是母亲连的。春夏秋冬,人们穿的不象如今内套一层外罩一层,裤腿一蹬胳膊一伸就算穿好了全身上下。几乎在同一时间,同学们都按照王老师的指导,匆匆走向屋外的空旷处,簇拥在一起,静听着王老师对地震的诠释和防震的再三叮嘱。我们就如同接受新知识一样聚精会神。
天亮日出,朝霞映红,学校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报告新闻,据国家地震局报告,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波及邯郸、衡水、保定、石家庄、沧州等136个县,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正开始淸理中……。

毫无疑问,我曲阳县就在波及范围 之内。 师生们对地震不敢等闲视之,防震便成了当下的首要。
昔不如今,那年月防震要比现在难得多,学校沒有警报器,教室、宿舍也没有电铃,惟一能传导 地震信息的就是吊挂在空中的铜铃大钟。在它下面放一个木凳,上面再放上一盆满满的净水,部分老师昼夜轮流值班守候,一旦盆水外溢,便随手拉动钟绳,响声就是指令,学生们闻声即刻从室内跑出。
我们班属初中二年级,多数学生年值在十五六岁,每天晚自习过后,便急匆匆地回到宿舍,铺被放枕,头一撂下,等不了十分钟就进入了梦乡,深睡如死,没有大的动静是醒不了的。王老师深谙这一点,她决定到我们宿舍亲自看护着这一群学生。
她身为一个未婚女青年,与我们男生-室同宿,虽说都是裹衣而睡,可毕竟有着众多不便。她出于对学生生命的负责,没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不就是一群小弟弟嘛!她毫不犹豫地挟着个小褥子和一条毛巾被来到了我们宿舍,把大通铺的一侧空处稍稍扫了扫,便成了她的安休之处。

爱心在她胸中燃烧,为学生站岗,确保学生安全,这似乎成了她不可动摇的决心。连续几个夜晚,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常常是坐在那里,目不转晴地盯着宿舍的电灯泡,若发现愰动,便大声唤醒沉睡的学生。她实在困了,就打个小盹儿,头前后一掂,就立刻又转入到对地壳变化一瞬的捕捉上。
余震时有发生,让人们心神不安。学校领导做出了决定,让所有学生搬到外面上课和就宿。各班照令而行,把课桌搬到教室前面,班与班没有隔障,音乐课便暂停了。夜宿问题稍有复杂,有的班被安排在大操场,男女生相隔几十米。我班男生就近在学生伙房的东侧空地上,用木棍、玉米秸杆和塑料布支起了长方形的帐篷,地上铺了一层杂草麦秸,睡起来虽不及室内,但所幸时值公历三月,草萌梨花开,气温在缓慢回升,只是尚不稳定,时有白日生残夜、北春入旧年之感。
王老师心系学生,每个晚上,她都把睡在帐篷里的学生巡视两三次,哪个学生没盖好,她就躬下腰抻抻被子给盖一盖。记得一天夜里,我刚躺下十几分钟,这时,王老师来到我这里,她小声喊我一句,然后把一条绒毯递给了我,我推辞不要,她说:“你被子有点薄,把它盖上,免得受凉感冒”,我领受了老师的厚爱,一夜睡得暖暖火火。
次日天亮,我一看惊呆了,这可是一条崭新的花绒毯呀!后来才知道,这是她为将来结婚而预备的,让我一直盖到震情消失,这怎能不让学生感激涕零呢!
地震从三月八日至二十九日,期间先后共震24次,其中超6级的达5次,最大的一次达7.2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感谢上苍,我们这里在多次的余震里,并未有大的震感。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生都安然地渡过了地震期,王老师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她也该好好地补补觉了。

历经数年后,王老师调至北京一中学任教,退休后留居首都。几年前我去看望她,依然是那么纯朴热情,乡音未改,脸色红润,只是乌发中添了些银丝,使她固有的善良品质弥坚溢彩。当我提及当年在防震时段她对学生的关照时,她抿嘴一笑,说是不记得了。施恩于学生而不计回报,这就是老师的伟大。在离別时,我为老师吟诵一句诗:时光清淺处,一步一安然。愿老师慢品人间烟火,夕阳高悬红滿天。她目送我启动了脚步,我眼里含着泪花,走几步回头望望,走几步回头望望,直至我的视线再不能拉长。
(2024-1-14日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