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制之美
文/童言
朋友赠送了几张手绘植物明信片,最喜欢朱槿花一张。因嫌排版空落,特意从宋词中觅得一阕《采桑子》以配之,并得缘再次细读晏殊。词曰:
林间摘遍双双叶,寄与相思。朱槿开时,尚有山榴一两枝。
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晏殊词清丽、圆融,单从意象的选取上就足见不俗。朱槿花开,杜鹃凋零,莲子初绽,荷花残落,晚间细雨,梁上空巢——世间万物见证了由夏入秋的季节流转。色调是鲜妍的,传达的情绪却是明艳中微露伤感。
如果不是首句“相思”的词眼出场,这首词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首哑谜。如少女心事,不可对人言,但相思骚动,又不得不对人言。那么如何倾吐相思呢?只能借景言情,意在彼,言在此。不直说“我爱你”,而是抬眼望天“今晚月亮真美”。不直说“我等你”,而是随口一提,晚雨微微,空梁待燕。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晚间细雨下得真是懂事,却问良人归不归?这是诗意,是古典之美,是中国传统的节制之美。
如何节制?说话三分满。试看“尚有”“一两枝”“欲绽”“半落”“微微”“空梁”,晏殊的词可称之为古典留白的典范。杜鹃花(山石榴)颜色秾丽,一两枝足矣;荷花盛放时红可映日,所以半落为佳;林间双叶为背景,因绿色收敛,多也无妨;晚间微雨把氛围拉满,所以梁上更宜空巢待燕。艺术不分家,一个优秀的词人当然也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和设计师。
《珠玉词》中像这样经得起咂摸的可人词作还有很多,相似一阕《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花残”“斜阳”“欲归”“微寒”,风细细,叶慢坠,初尝美酒人微醺,晏殊写词极为收敛,用色清浅,惜字如金。如若不是结句“双燕”对比孤人,“微寒”暴露情绪,谁人又能识得词中人的心事?
而一旦我们洞穿了词中人的相思孤寒,再从头来看,此时分明觉得那金风、梧桐、绿酒、朱槿、紫薇、斜阳,都是词人在密密匝匝包裹相思,其用心之良苦,让人不免心疼。今人歌中有唱“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你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即是此意。
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曾评论此词:“纯写秋来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用字节俭,情绪收敛,这种节制之美就是晏词的格调。
作者简介:
童言,本名张路路,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文编辑,《中华读书报》编辑。大学曾担任文学社社长、校报记者。业余多喜舞文弄墨,文字多见于赛事征文、报刊杂志等。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2022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