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君
文/徐碧瑶
忠君无姓氏,按照慧心大师的说法就是“姓氏即为根,我不知你根何处,又怎知你姓氏?这根、这源都要你自己去寻找”。是的,忠君本是青禾山下的一名弃婴,他被丢弃时是在温暖的春天,若不是慧心大师,他早就在25年前就离开人世了。
忠君本不叫忠君,或者说在十二岁前忠君本没有名。慧心大师一直都不愿为他取名。于是人们就用“娃子”称呼他。忠君不高兴了,就缠着大师为他取名,慧心大师扬起眉头,舒展不开脸上的皱纹,只摸了摸他的脑袋,对着懵懵懂懂的他说:“你我之相遇不过一念之间,这名字还是你自己决定吧。”忠君不明白,按照村口的苏大娘、村长的儿子小虎说的,名字就应该由慧心大师取得。忠君一直都想不明白,但很快忠君就不再想了——慧心大师带他去学堂了--小虎说过学堂是最为可怕的地方。
“娃子可不得了了,考试次次得第一,以后肯定是个厉害人。我家的那个可是真不争气,天天就想着玩。”赵大妈跟小姐妹说话,手也没停,用力敲打衣服。“秀,你还嫌弃小满呢,我看小满孝顺,以后老了就不担心了。”“你们还叫他‘娃子’呢,人家现在叫‘福来’”苏大妈这么一打岔,众人都笑起来了。“这又变了,前几天不是还叫‘大王’嘛”“就是嘛,上次娃子说他叫‘阿贵’,我一听可不就乐了,我家的狗就叫阿贵。”众人又哈哈大笑起来。回响于整个小溪,久久不停歇。忠君的名字最终定了下来。忠君跑去告知全村人还遭到不少的打趣:小忠君这还会改吗?忠君脸立马红了,坚定地说:“不改了。”十二岁的忠君已褪去稚嫩,已有少年郎的模样了,眼睛还透着光。
忠君的成才之路并没有众人想得那么完美、通畅,年少的优秀仿佛只是昙花一现,只会出现在大家的惋惜之中和不得志的回忆中。忠君考了五年都没有考中秀才,第二、三年是不甘心,第四、五年忠君有时都会想自己的优秀是不是幻觉。第六年忠君没有去参加考试,他待在庙里,不再读书。期间老师曾来劝过,忠君没有回答。老师离去的背影很是难过。可忠君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了。
十八岁的忠君不需要答案了。慧心大师恐怕熬不过今晚了,昏暗的烛光遮住慧心大师的苍白,却无法挡住他枯槁的身体。“忠君,缘来则去,缘起缘灭,不必挂怀。”忠君跪在床边,“我,我很高兴,当初,选择青禾山的那条路……”。慧心大师葬礼朴素,简单,没什么人来吊唁。最后葬在了后山一棵再普通不过的树下面。忠君在那待了三天,絮絮叨叨地说了不少话。最后一句是:“再见了,我要去入伍了”。
又过五年,忠君回来了,只带着一只残腿和无数的伤痕。他已不认识村子了,他也记不清楚了,他也看不见庙了。他只知道去往后山,那里有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人。忠君找了一下午都没找到昔日小山丘般的墓头。忠君按照记忆,在一个地方拢了拢土,勉强堆出了一个突起,坐在了前面。忠君的眼睛很黑,黑到你无法看出忠君在想着什么,他静静地坐着。阳光还没刺破云层,这里就只剩一个土堆了。
忠君、忠君……忠君想向良臣、能臣一般忠于君主、忠于人民、忠于国家,但他文不成;于是他转而战场,想向将军、士兵一般抛头颅洒热血,可他武不就。很快一切都没了意义。忠君不再是“忠君”了,可他又是谁?他没有根、没有源。他原以为是在慧心大师那,可是没有,那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最后忠君去了青禾山,在冬季的某一天。他看着一条小路,看着看着就看到一个婴儿躺在那,小路的拐弯处有一位老者切切向婴儿走来。
作者简介:
徐碧瑶,热爱文学,但是个文学小萌新。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