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公交地铁让座位
作者/毛生韬

在日常生活中,公交地铁让座位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也是一种微小的善举。然而,这个简单的动作所蕴含的意义却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
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我们常常能看到那些疲惫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年迈的老人,或许是怀抱婴儿的母亲,亦或是身体不适的病患。他们用尽全力去生活,而让座这个小小举动,却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当我们在公交车上或是地铁上,看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是否应该主动站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座位呢?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都拥应的基本素质。让座位,不仅是对他人的关怀和照顾,更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它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温暖他人,更能让我们自己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友爱的、文明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对让座位这个行为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年轻人认为:要看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累了就不需要让;不累的话,就让给需要让座的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也可以熟视无睹、目中无人,就是不让也没有什么过错,也不违法。
有的老年人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无条件为老弱病残的人让座,这是基本社会公德,这是必须要做的,不让就是不对的,就是没有素质,没有家教,就要受到道德的谴责。
我也是一个老年人,我认为:作为老年人,不要以为老了就是社会财富、家里的宝贝,这其实是给你戴的高帽子,可不敢当真。应该摆正位置、与人为善、理智面对生活、做到宠柔不惊。更不能以老自居、倚老卖老、摆老资格,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老年人,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老。老,只能在你的儿女面前说老;老,与在外的年轻人没有关系;老,你也不是打江山、安社稷、彪炳史册的国家功臣;老,这就是现实,不能有优越感和荣誉感;老,要自尊自爱,不要和社会添麻烦、给家庭添乱、给公交地铁添堵,尽可能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出行。
作为老年人,年轻人让你座位,说明你运气好,碰到了有爱心的年轻人,要表示感谢或者不坐。同时,也要学会为比自己年龄大的老年人和幼病残孕等人让座。能不坐尽量不坐,把座位让给更需要坐的人,站的自信,站的健康,站出素质,站出风骨。
作为老年人,年轻人不让你座位,也不要生气或逼着年轻人让座,让与不让都有理由;如果需要座位可向年轻人请求。让了,高兴感谢;不让,理解不怒。也要理解年轻人上班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多宽容理解关爱一下年轻人,不要用道德绑架年轻人,何乐而不为。
作为年轻人,要把尊老敬老当做一种社会道德去遵守,把让座当成一种自觉意识去履行,把让座当成一种个人荣誉去接受,。
作为年轻人,在座位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能让都让,不让也不要有心理负担或自责。让了是本分,不让也有理。
作为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抢占爱心座位,时刻明白让座是良操美德,学会换位思考,让的自然,让的大气,让出风格,为自己的人生不断积累正能量。
其实,让座位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相互的关怀和尊重。当我们为别人让座时,我们也在教会自己如何去接受他人的帮助,如何去感恩他人的善意。
总的来说,让座位是一种简单却能温暖人心的行为。它不需要我们做出多大的牺牲,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关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身边的人,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座位,让这个社会因为我们的善举而变得温暖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