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奇先生的《讀郁达夫先生詩感赋十绝》解读
李蒙惠
某日书室翻阅,偶然翻出一本《郁达夫诗词抄》,颇觉佳妙,便读了下去。记得早年曾十分喜爱郁氏的名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所以印象中他的诗都是柔美旖旎的,现在读来,完全不是如此,原来他的句子常常是那样的苍凉凄楚,寒气逼人。当然,毕竟是江南才子,委郁之余,也不时有清词丽句流露笺上,有如流霜霏雪霁后的芳草绮花,令人耳目俱悦,唇齿生香。
这本由郭沫若作序的《郁达夫诗词抄》最让我欣喜不已的不仅是集中好诗醉人,更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发现: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居然有王翼奇先生亲笔书写的十首绝句。从落款“辛酉春日翼奇时客莲城”看,算来已有四十余年了,当时与他一起谈诗论古鬼混神聊的情景犹历历在前。这十绝是王翼奇先生读《郁达夫诗词抄》后的感赋,我目睹他一气呵成背写在书上。十绝对诗集作了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作为我们读这本诗集的导读。因其中词语多引用郁达夫的诗词,因此,也可视作二位诗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落款处提到的郁飞(1928—2014),乃郁达夫先生之子,曾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室从事翻译出版工作,与王翼奇先生同事,颇有交情。我曾在王先生处见到过一面。
因“十绝”与郁诗一样,引典较多,为了替读者节省一点时间,我试着对“十绝”作了一点解读,如有错谬,敬请大家指正。
以下是正文:
讀郁达夫先生詩感赋十绝
王翼奇
一
河岳英靈一卷诗,義山風調劍南思。
悲歌痛哭音容在,志节堪為我輩師。
【解读】河岳英灵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黄河和五岳所孕育的杰出人材。泛指中华大地的优秀人物。此称赞郁达夫。
義山是李商隐的号。李商隐颇为郁达夫仰重。
剑南指的是陆游,因其著有《剑南诗集》而名。此指郁诗与陆诗中爱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
此诗在发表时改为:河岳英灵一卷诗,樊川风调剑南思。悲歌痛哭音容在,大节无惭弱者师。(达夫诗集中有“气节应为弱者师”句。)
二
大雅由来卓不群。情长儿女气风云。
一身家国茫茫恨,阅历苍凉始是君。
【解读】大雅: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也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卓不群是成语“卓尔不群”的缩写,指一个人才华超众,独树一帜。(郁曾言己“三千里外独离群”。)
“情长儿女”句:言郁诗固有儿女情长之悱恻缠柔(如“牵情儿女风前烛”),更不乏慷慨河山的风云之气(如“几度沧江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一身家国”句:郁达夫在《题悲鸿画梅》诗中有“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之句。
三
丽句清辞气似兰,弟兄两席占骚坛。
神州方幸机云出,死国何期哭二難。
【解读】前诗曰“气风云”,此诗又云“气似兰”,二者并无违和,盖因郁诗中刚柔并举,二气皆存矣。同时,“气似兰”也含誉其兄郁曼陀之诗风。
“弟兄两席”及其后三句:郁达夫与其长兄郁曼陀的诗词,都璀璨当时诗坛,为人称慕。“机云”是对晋时陆机、陆云两兄弟的并称。后亦用以借称杰出的两兄弟。 达夫《寄曼兄》诗:“谁从乱世识 机云,兄弟飘零几处分”。郁曼陀是位刚正不阿的法官,善诗、书、画。著有《郁曼陀陈碧岑诗抄》及法学著作《刑法总则》、《判例》等。身后刊有《静远堂诗画集》。他在《酬达夫弟原韵》一诗中写道:“懒眠每凭乌皮几,好句争题白练裙。夺得诸兄新壁垒,骚坛此席要平分。”“死国”:为国而死。“二难”二字用得甚为精到:既指才华相当难分仲伯,又指同捐国难,难兄难弟。郁氏兄弟俩一生忠烈,都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而牺牲,俱成国殇,可歌可泣!
四
梅花嶺下衣冠塚,西子湖头武穆坟。
不是寻常挥涕泪,闽行更吊戚将軍。
【解读】郁达夫诗集中有扬州吊史可法、杭州叩岳王坟、福州谒戚公祠等凭吊民族英雄、锋芒指向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路线的诗作。
“梅花嶺”句:史可法是明末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壮烈牺牲,时年仅四十四岁。清军因攻城时遭到很大伤亡,遂下令屠城10天,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城收复后,由于天气炎热,史可法尸体腐烂不能辨认。后葬其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
“武穆”:武穆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谥号,曾用于多位帝王将相,其中以岳飞的谥号岳武穆最为人知。
“戚将軍”:抗倭名将戚继光。
五
緃有三分癖未忘,率真襟抱恐無雙。
集中十七憂时泪,至竟從容作國殇。
【解读】郁达夫《别隆儿》诗:“ 犹有三分癖未忘,二分轻薄一分狂.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
“集中十七”:言诗集中十之有七。“至竟”:直到、最后。
“国殇”:是指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牺牲的人。南朝宋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六
登楼王粲感离群,草檄陳琳对夕曛。
路比前贤宽几许,遠游都胜屈灵均。
【解读】从郁诗集中引出句辞典故,以为唱和。
“登楼王璨”句:郁达夫《不知两首》 :“王粲登楼伤此日,卢生逐梦悔当年。”(东汉末动乱,王粲赴荆州,曾登城楼作《登楼赋》,抒写感时怀乡之情。后世用作咏叹流落他乡失意怀土的典故。)又,郁诗中有“东门祖道又离群”、“三千里外独离群”等句。
“草檄陳琳”句:郁《乱离杂诗》中有“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之句。(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善写诗赋。他为讨伐曹操而草檄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哄动一时,后以“草檄”为立功之意。
“路比前贤”句:引用郁达夫《乱离杂诗》中句子:“微躯何厌忍饥寒......我比前贤路已宽。”
屈灵均:屈原又字灵均。其《离骚》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七
重讀文山正气歌,炎荒此去意如何。
東南一柱扶风雅,報國頻揮退日戈。
【解读】文山是文天祥的号。郁达夫诗集中有“长歌正气重来读”、“炎荒草泽尽英雄”、“闽中风雅赖扶持”等句。更有“今日不弹闲涕泪,挥戈先草册倭文”的豪语。
“一柱扶”:比喻凭个人力量支撑局面。唐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按:此首发表时第二句改为“投荒万里事如何”)
八
绝句唐人韻欲流,断肠春色写揚州。
青莲粉本樊川稿,红叶清溪夜泊舟。
【解读】郁达夫曾自言:“侬诗粉本出青莲”,又云“枉抛心力着书成,赢得轻狂小杜名。”这里“侬”即我,“粉本”是样本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指底本、基础等。“青莲”则是李白的号。还有“小杜”是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樊川,有《樊川集》,故又称杜樊川。
此首言郁达夫绝句颇得唐人风韵。如《屯溪夜泊》:“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又 如《兰溪栖真寺题壁》:“红叶清溪水急流,兰江风物最宜秋。月明洲畔琵琶响,绝似浔阳夜泊舟。”
九
温李晚唐清丽外,两当己亥与梅村。
写出绮怀诗句好,倩谁作鄭注西崑。
【解读】“温李”是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的并称。两人作品同属绮丽风格,在当时齐名。“两当”是指黄仲则,“己亥”是指龚自珍,“梅村”自然是指吴梅村了。三位都是清代名家。许多论者都指出,达夫先生的近体律绝颇得唐人风韵,郁达夫自己也认为,学诗应该从读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诗入手。同时,他也非常欣赏清代吴梅村、黄仲则、龚自珍诸名家。王翼奇先生认为,在气息上,郁诗的艺术风格最接近的还是黄仲则的《两当轩集》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里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里的“西昆”,指的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宋代西昆派诗人以他为滥觞,后人就常用“西昆”来代指他。“郑笺”是指汉人郑玄为《诗经》作的注解。这句话是说李商隐的诗虽好,却有晦涩难懂之处。 我觉得王翼奇先生此句的意思当是,在激赏达夫诗词佳作之余,也盼望能有带注释的版本问世。
以上七、八、九三首是对郁达夫诗词风格的品论。
十
悲風易水去萧箫,此集人间已不祧。
丹戎草岱凭高望,要為英魂唱大招。
【解读】
“悲风易水”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战国时期荆轲所吟唱的一首《易水歌》,诗句苍凉悲壮,气氛凛然。人们常用以形容负有重大使命的人视死如归,离别而去的悲壮气氛。此嗟叹郁达夫其人其诗。
“此集人间”句:郁达夫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如今国家强大,中华民族遭受外邦侵凌的苦难以及像作者那样飘零悲凄的家国际遇再也不再。这本诗集既是对国仇家恨的写真记录,也是一本告别国殇的谢幕之作。“不祧”是一个冷门词语,不大为人熟悉。它的原意是指断后、没有继承人,作者取用于此,不止是韵律上的需求,更是表达诗意境况的精准选择。
“丹戎草岱”:地名,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于此。
“大招”:《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此篇亦乃招魂之辞。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末句发表时改作“遥向英灵奠一瓢。”)
王翼奇,字羽之,原名萧佛寿,祖籍福建省南安县,生于厦门市,现居杭州。中国当代古典文学家、骈文、诗词家、楹联家、书法家。2014年获中国楹联“十杰之一”称号,《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得者,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任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作文报》总编辑等。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辞赋学会会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名誉会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 作者简介:
李蒙惠,浙江省丽水市人。当过知青,干过演员,误入小城文化圈,辗转谋食。心有微澜,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庸碌无成,直至从文联退休。雅爱山水,喜欢摄影,偶玩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