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过年
白 水

过年时忙忙碌碌,事情繁多,意味深长。每次过完年,回想起来时,不禁感慨万千。“过年要快乐啊!”我这样对自己说。几十年前,我记住这句话,直到今天。一定要快乐过年,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天地间增添了快乐,春天也就更美好了。
1984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有了几年,生活渐渐好起来。好像正是随着改革的进程,过年拜年的风俗才慢慢兴起,热闹起来。以前都是村集体的事多,墙上是“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那样的标语,电线杆上村里的喇叭响,街道上队长的哨子响,人们好像顾不上自己过年的事情。分田地,自己干自己的活儿了,家族近门人家的拜年也多起来。
前两年,许多近门的叔叔到我家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爸爸也领着我和弟弟去人家家里,给那些爷爷奶奶拜年。我和弟弟觉得好奇、好玩儿,跟着磕头,得到一些糖果、柿饼等吃的,也有小鞭炮、摔炮等好玩儿的,心里自然喜欢。可是去年,爸爸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人,让我领着弟弟去人家拜年。我有些不情愿,爸爸妈妈一定让我们去。妈妈说:“你没看那些叔叔、大爷,都到咱家来拜年?我们不去给人家拜年,怎么行?去吧去吧,还能得到好吃的,好玩儿的,多好啊。”我便和弟弟俩人作伴儿去拜年,进门喊爷爷奶奶,说“来拜年了”,先给堂屋八仙桌子上的牌位磕四个头,说“给爷爷、奶奶磕头”,再磕一个。起来后得到一番夸奖,“个子又长高啦,长大了,成大人了”等,然后给那些吃的、玩儿的。我们家族大,要去七八家。等拜完年,也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下午便可以自由玩耍了。
1984年的春节,我却不想去拜年。我性格有点内向、腼腆,不愿抛头露面。又过一年了,自己长大一岁,已经上了初中,不再是小孩子,不愿到别人家里去和人说话,让人评头论足,更不愿意趴地上磕头。至于那些好吃的、好玩儿的,是糊弄小孩儿的,自己也没什么兴趣了。现在自己家里也有,都不稀罕。再说,每年都这样,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所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和弟弟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去拜年。妈妈催我们:“快去吧,早去早回。”我面露难色。妈妈问:“怎么了?好好的过年,有吃有喝,有新衣服穿,光玩不干活,有什么不高兴的?去吧,要快乐过年,都高高兴兴,一分精神一分财,一年到头,都是为了这一天。这一天高高兴兴,一年都高高兴兴,你看谁过年都高兴啊。”我说:“我不愿意去,还得磕头。”我也知道,过年很重要,以前自己光盼着过年,大人也都认认真真过年,从年前好些天,便赶集买年货,准备走亲戚的礼物,安排款待客人的酒菜。昨天爸爸挑了好几趟水,灌满大缸、小盆,妈妈蒸了两锅馒头,都是为了快乐过年。过年这一天,什么活儿也不用干,光快乐过年。
这一天确实很重要,是一年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去拜年了?不去,不也一样吗?妈妈说:“这有什么好怵头的?你要高高兴兴的去,平时不去这时候才要去啊,你多去几趟就熟悉了。他们和咱是一家人,你那些叔叔、大爷和你爸爸是堂兄弟,就如同你和你弟弟一样,都是很亲的,一块儿长大,有事互相帮助。咱家盖房子、种地,人家都给咱帮忙。他们见了你也都高兴,都会夸奖你长高了,懂事了,多好啊。再说磕头,给自己的长辈、祖先磕头,有什么难为情的?没有祖先,怎么有现在的这些人?人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敬奉祖先,不能忘本。”妈妈说的话我似懂非懂,不过妈妈是大人,对我们好,说的话总是有道理。
我正犹豫呢,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有人来我家拜年了。原来是住在村西头的二叔。一进堂屋门,二叔就说:“过年好!我来给俺叔、婶子拜年。”奶奶赶紧说:“过年好!都好!来,抽烟、喝杯水。”爸爸拿出烟来,妈妈送上茶。二叔说:“不用,叔、婶子,俺是来拜年磕头的。”一边说,一边来到供着祖先牌位的桌子前,跪下磕四个头,“给叔、婶子磕头。”又磕一个。奶奶赶紧拉起来让坐下,点上烟,大家一起说几句话,都笑嘻嘻的,高高兴兴。
二叔的家离我家稍远一些,平时不大来往,但这时确实亲如一家,问寒问暖,非常熟悉、亲切的感觉。尤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此时的二叔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那么快乐,有精神,声音响亮,眉开眼笑的样子。二叔平时可不是这样,他和二婶子的身体都不大好,不能干许多重活,日子过的紧巴一些。平时难得见二叔高兴的样子,总是没大有精神,低着头,目光也抬不起来,不愿见人似的。二叔很少说话,我有时在街上遇见他,喊一声“二叔”,他或是像没听见,或是抬起头,应一声“哦”,又低下头去,从来没多说过几句话。我觉得不好受,好像自己成了二叔似的。家里日子过得不好,真的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虽然没有人说什么,但自家怎样,自己最清楚呢。
可是眼前的四叔简直变成另一个人,穿着整洁的衣服,面带笑容,来我家拜年。爸爸妈妈敬烟递茶,爷爷奶奶亲切地和他说话,夸他身体好,脾气好,会干活,又说起小时候的趣事,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其乐融融。
正有说有笑,又有一位本家的四叔来拜年。见到二叔在这儿,便说:“哥,我觉得来得挺早了。还不如你积极呢。”大家都笑起来。四叔到桌前磕完头,爷爷奶奶招呼坐下,爸爸敬烟,妈妈递茶,大家又说笑一番。此时此刻,人人都兴高采烈,欢欢喜喜,再也没有愁苦,没有悲伤。不想从前的艰难,那些爷爷奶奶说过的战乱,爸爸妈妈说过的荒年;不管眼前的困难,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累,下地种田;也不问今后的打算,世道在变,谁也不想会怎么样。此时什么都不管不问了,只是快乐过年,高高兴兴,是快乐的一家人,都是一个个受尊敬、有地位的人,都是那么自由自在,热爱生活,满怀希望。
二叔和四叔一块儿告辞,我们送到大门口,小院儿里阳光明媚,春联闪着红光,似乎人们的身上、脸上,到处也都泛着光辉。天气暖和一些,我心里面觉得敞亮、暖融融的。我们站在大门口,看二叔和四叔肩并肩,一路说说笑笑,精神抖擞,再到别处去拜年。
妈妈对我和弟弟说:“怎么样,时间不早了,快去拜年吧。一会儿又有人到咱家拜年了。”不知为什么,我忽然心生感动,是啊,一年就这么一天!都那么好的模样,那么好的心情,那么好的举止、言语和笑声。这些平时少见,而今天都这样,都在为这个世界增添美好和幸福。或者,人本来就应该这样,没有各种忧愁烦恼,永远开心快乐。两位叔叔来我家,带来欢声笑语,我也应去别人家拜年,带去开心快乐。所以,怎么能不去拜年呢?
我和弟弟走出大门,去给各家拜年。街道上像赶大集的一样,人来人往,三五成群,有时十多人走在一起,显出好大阵势。都是拜年的,都那么快快乐乐,神采焕发,连说带笑,走路那么有活力,让别人看着也高兴呢。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在家里拾掇或下地干活,街上看不到这么多人。种庄稼辛苦劳累,人们又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不容易,周末和假期里,我和弟弟不上学,也要下地干活。庄稼人都知道,一分勤劳一分收获,不干活,怎么吃饭?即使这样,过日子仍省吃俭用,许多事情仍不免犯难。明天或后天吧,爸爸就要领着我们干活了,只有今天最轻松、最快乐。一定要快乐啊!都快快乐乐的,今天快乐,今年一年都会快乐呢!
我们来到村南二爷爷家,二爷爷、二奶奶在家等着呢。看到我们来了,笑眯眯的眼睛放出光来,满是慈祥喜爱的神情。二爷爷曾是生产队长,平时非常严厉,有时训斥那些偷懒磨滑的人,歪斜着头,瞪着眼,口若悬河,嘴角都冒出白沫儿来。但正是因为二爷爷管得严,人们下力气干活,我们生产队粮食打得多,人们生活好一些。现在生产队已解散,二爷爷不再当队长,领着几个人烧砖窑,挣不少钱呢。二爷爷是个厉害人,也是个能人。但今天,二爷爷换了一个人似的,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从二爷爷家出来,我们到住在村中间的三爷爷家。三爷爷开小卖部,精打细算,有时人们嫌他小气、抠门儿。他却不在乎,还跟人说,因为是小本买卖,挣的就是一分一文的辛苦钱,哪能讲什么情分?大大咧咧,非得赔本关门不可。但今天去拜年,三爷爷却让我们刮目相看,感到惊喜。因为三爷爷笑呵呵的,大大方方,送给我们一挂不小的鞭炮,去年的时候还是一小盒摔炮。尽管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可仍然接过来放兜里,非常高兴。我心里想,为了快乐过年,三爷爷也是花了本钱呢。
我们又去村东头大爷爷家。大爷爷年龄最大,七十多岁了,平时不大出门儿。我们进到堂屋,便见到八仙桌上供着牌位,陈列着鱼、肉等贡品,一把酒壶,两个酒盅。桌子后面墙壁上,挂着好大的一幅家谱轴子。大爷爷一家五六口人,坐在八仙桌前的长凳上,接待来拜年的人。看到这样的阵势,我和弟弟不禁有些心慌,急忙到桌前磕头。等我们磕完头,大爷爷一家人高高兴兴,给我们让座,端来茶水,拿出糖果。我们受宠若惊,急忙说“不是小孩子了,不要”。他们夸我们“长高了,长大了”。从大爷爷家出来,走到街上,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景物,定定心神。刚才的阵势从来没经历过呢,受到这样的隆重接待,人家真的不把我们当小孩儿了。
看看太阳已经老高,想着还有两家没有去,那就要去,赶紧去啊。这时,我们好像有了更多的精神和劲头,一定要去拜年,再也不是早上不情愿的样子。一定要去拜年,要大家都高高兴兴,快乐过年。
一上午都忙着拜年,下午便放松,歇一歇。我和弟弟在村边逛逛,到附近小山上转一圈。午后的阳光似乎更加明亮,还带着一点红晕的色泽。天气更觉温暖,远望田地山野,好像有薄薄的雾气,正慢慢升起。身边山坡上松柏翠绿,山脚下一片片麦田正在返青,小河、湖泊闪闪发光。山围水绕之中,村庄房屋俨然,安宁温馨,有时传来人们的欢笑声,我们听了不由地高兴。从村子里伸出的道路曲折起伏,穿过片片田地,通向原野。在那一片荒草丛生的地方,那些牌位上先人永远安息。现在,新的一年开始了,这天地之间,这万事万物,都苏醒过来,有新的变化。可不是吗?再过两三个月,到处都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这崭新的美丽景象,就是从今天开始的啊,真让人振奋,又感到神奇。
吃晚饭前,爷爷让我和他一块儿去送祖先。在干干净净的茶盘子上,摆上那些牌位,放上用黄表纸叠成的元宝,还有点着三支香的香炉。爷爷把茶盘子端在身前,我跟在后面,来到村头大路上。爷爷把牌位在地上摆好,点燃元宝,我们磕四个头。爷爷嘴里念叨:“爹,娘,各位先人,请回吧。明年我们再来请您回家过年。”昨天大约也是这个时候,爷爷和爸爸来到这里,请祖先回家过年的。爷爷这两天很高兴,从早到晚都笑眯眯的。想想也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阖家团团圆圆,一块儿过年吃饭,怎么不高兴呢?
岁月荏苒,两鬓斑斑,我早已不再是少年。更加深知人生实难,过年真的不容易,正像人们所说的,过年即是“过关”。常记起小时候,去各家磕头拜年,看到人们欢喜的笑脸。因此,也每每提醒自己,一定要快乐过年,要快快乐乐过大年!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