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王巧
时间的参照物是什么呢?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还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更愿意形容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它不沉重,不伤感,有的只是在历经起落后回望,发现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所有我认为不会过去的事情中幸存下来的感慨,庆幸,肯定,欣慰和勉励。
小学,喜欢热闹,大大咧咧,备受关注,我可以准确形容出自己。可别说小孩儿无忧无虑,我也有自己的苦恼。感觉数学老师更欣赏豆豆,不行!我要把关注夺过来;丁丁要取代我在朋友圈的中心地位了,不行!我要攥紧朋友的手。
当我站上讲台以“小老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题,当我将领到的一张张奖状贴满墙壁,我享受着这种神气与快感。那个时候感觉,只要我愿意努力,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五年级毕业,很喜欢的一位老师调任,给我写了一封信。长者似乎总是洞穿一切:“看到你每一次全力以赴的认真,我感到欣慰,但也担心在之后的道路上,你不能正确看待人生的坎坷,不能接受与努力不匹配的失败。”道理还没经过实践亲身验证总是不会刻骨铭心理解透彻,这十年间,我从不曾记起这句话。
初中,叛逆期如约而至。我陷入了友谊的怪圈中而不自知,肤浅的认识让我无法接受独行,我总是混在一群人之间,苦心修筑与经营着友谊的小船。未曾想过三年后的自己该何去何从。偶然间翻到之前的作业,字如其人,笔迹反应的是心境。小升初备考时那种一决胜负的决心,紧张和敬畏,从工整小巧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唤醒彼时的记忆,而此刻在迷乱浮躁的少年笔下,显得过于随意,狂放和潦草。
两年的时光从指缝溜走,敲醒我的,是我看到初三备战中考的焦虑紧张。不上不下的成绩,那个曾经只争第一而如今安于现状的我,突然心慌得很。对中考这种仅有一次机会的恐惧,让我不停的想象抱憾的结局,骨子里的傲气幻化成心里的声音:难道满足于此了吗?
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和欣慰自己果断跳出繁杂归于安静,那一年的沉淀,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我想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我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怀揣着美好的幻想与胆怯走进高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与别人全方位的差距,属实是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我在新教室门口站了好久不敢进去,手心浸出了汗,自我介绍的时候不知道可以说些什么,尽管我尽量显得不紧张,回到座位上的时候,裤子已经揪出了褶。从风云人物到小透明的落差让我自卑胆怯,让我觉得没有归属感。可我当然不是待宰的羔羊,就此沉沦不会是我选择的结局。我很快接受了现实,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在平平无奇的小世界里,一直努力。
在这个政治课本上写的所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确实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老师同学。遇到一群对的人,我慢慢活跃,慢慢被温暖治愈。多姿多彩的灵魂相互碰撞,形形色色的观念交流共鸣,成为塑造我的一砖一瓦。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见多识广”提高了情商,我变得敏感细腻,患得患失。相比小乡镇而言,丰富多彩的环境留给我的有无尽的快乐,也有无数的牵挂与纷扰。在高三的高压环境里,我好像再也找不回曾经那种埋头向目标奋进的感觉,我陷入了自我矛盾的精神内耗,纵容我的是我,紧逼我的还是我。许久未见的爷爷奶奶电话中的殷切希望,让我无数次重振旗鼓只为脑中家人看到成绩喜极而泣的画面,可是做不完的试卷和不如人意的分数挑逗着敏感的情绪,我一边痛苦,一边麻木,直到最后,从中解脱,画上句号。
我对外宣称遗憾,不敢将话题引到后悔,引到我的过错上。有人说,遗憾是承认错误的一种表示,我不知道。只是偶尔会悄悄的在内心问自己,这样的结果,真的是我还不够努力吗?是不是在为那次晚自习请假睡觉“抵债”,又或者是为那次和朋友吃饭浪费了时间“买单”。
某一天晚上回望过去,我又陷入了不甘与焦虑中,突然想起了信中的那句话。十年前老师的担忧真的应验了,当我经历了所有的这一切然后回望,是的,现在这句话终于深刻在心里,它不是经历这一切的答案,但却让我有恍然醒悟的感觉。
很喜欢我的英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事情的因果总在回首时才显现”。人生是一场单向不可逆的轨迹,所以人们才会一直憧憬未知的路径。我算是一个怀旧的人,只是很少怀念过去的自己。但正是一个个昨天的我,为我铺下了现在的每一步路。我回顾这十多年,从在学习中找神气快感到用知识提升内涵,我真正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转变;从喜欢热闹到享受独处,我对友谊有了新的认识;经历了学习道路的起落,多了一份面对失败的勇气;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人,我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看过更广阔的世界,逐渐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未来。
而陪伴我走过这十年的,是一份份温暖的善意。那封手写信,那双安抚抽泣的我的手,那瓶感冒药,那通中考前的电话,十八岁生日的那束花,那张明信片,还有更重要的,是那些我遇到的,真诚而温暖的人。
未来,我希望自己多一份松弛感,平和从容的面对生活。
我希望实现情绪自由,远离精神内耗。
我希望一直保持努力和自律的基调,慢慢向目标靠近。
如此,我想说的是,无论身处人生的何种阶段,希望我和你都能明朗,乐观,坚韧,豁达,有得有失有坚持,能哭能笑能尽欢。再回首时,无后悔,无否定,只叹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简介:
王巧,喜欢不断尝试的体验派,身高一米五的小大人,浪漫的现实主义者,比起拍照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随笔王,偶尔陷入焦虑和内耗的大学生,惊叹“别人家的孩子”的普通孩子……梦想是环游世界!不只是梦想,要努力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