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泌阳法院印象
李宗印
法院的基本状况: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将泌阳县公检法彻底砸烂。其人员全部到确山军营集训后而调离。刑事与民事审判权,由泌阳县军事管制领导小组行使。
1973年春,根据上级法院指示,恢复县级人民法院。县委研究决定,由焦占国第二次出任法院院长,原审判人员全部归队。
法院设立在东方红街当铺道北端,即现在的东风道14号院。院落布局很不规则。酷似木工使用的拐尺形。因中间有一排草舍相隔而行成前后院,另向东延伸一小院,称为东小院,有房舍三十二间,除西屋堂屋各七间是解放后新建的瓦房外,其余全是破烂不堪的老式土座瓦房和草舍。当时属寝办合一,占去二十一间外,其他为办公室、信访接待室、审判庭、伙房、打字室。
该院背靠古老约三丈高的北城墙。上面几棵自然生长的椿树非常茂盛。春夏之时是小朋友们攀登玩耍的好地方。城墙脚下有1969年时人们响应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指示”挖成的高宽深各二米半的防空洞。每到夏季发出丝丝凉意。
院落布局虽不协调,必然是司法行政机关,整理的相当洁净。特别是前院那棵树龄达百年的弯腰枣树,依然枝叶茂密,每到秋季满树鲜红如玛瑙的甜枣使人眼馋。
后院一片修竹,抗风傲雪,苍翠欲滴。并排生长的两棵石榴和核桃树每到五月红似火,缘如茵,引来鸟鸣与栖息,充满一派生机。
东小院虽房舍破旧,狭窄倒很清静幽雅。是领导居住办公的好地方。院落不整,围墙却很高大,两扇木质大门的左侧悬挂着泌阳县人民法院牌子,显得十分威严。
法院机关设立有办公室,负责机关事务,后勤供应,汇报案件审理进度,编写案例法制宣传,上传下达工作。刑事审判主旨打击现行反革命,惩治杀人、放火、投毒、抢劫、强奸、恶性案件盗窃等、破坏军婚被认为是毁我长城的严重犯罪案件。民事审判,以调解为主的方针,调解各类民间纠纷,宁人息事,促进民众团结,社会和谐。
为方便群众诉讼,报经上级法院批准,成立了官庄法庭,付庄法庭,1975年成立了宋家场法庭,分辖区审理减轻了民事当事人远途跋涉的经济负担。
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镇压反革命,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法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等。刑法、民法及配套的诉讼法,尚未出台,刑事审判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适用的案例,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手段、目的综合考虑予以定性量刑。民事审判依照最高法院颁发的民事政策,是调解为主的指导思想,很多案件久调无果、久调不决,群众意见大,案件多积压,而后改为着重调解及时判决等十六字方针。及时判决了大批案件,受到群众欢迎和拥护。
当时院长是焦占国,副院长王明志,秘书即办公主任王重阳。刑事审判周玉铎、许运德,民事审判徐永魁、马兆芝,官庄法庭矦保山,付庄法庭张松林,宋家场法庭孙立俭,继而由我主持工作。全院已达三十余人。
简陋的办案条件,更炼就人的意志,由于处在全国性的计划经济和人治时期,无论是机关设施和办公条件都是十分简陋的,1973年时全院仅有破旧的自行车十辆,下乡调查论换骑行。当时还处于没有恢复检察机关。刑事案件由公安予审后直接向法院起诉。为了保证案件质量,对所呈递的材料必须逐一审查核实。本着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纵一个坏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为原则。不能因条件不足而马虎从事,盲目判决造成冤案。所以很多案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查取证核实。常年奔波在乡下调查之中,为做到罪罚相等不惜一切,再苦再累也要保证不出现错案为准则。
宋家场法庭条件更差,是借用水产队门外三间破旧瓦房,东西两间住宿,中间办公,该庭三位同志仅两张床,只有两位年轻的同志同卧一床称为打老通。年久失修房屋遇到大雪纷飞的天气,雪从瓦缝中落下,满床白粉,他们只得支起蚊帐盖上报纸而防雪。
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该庭唯一交通工具,遇到平坦路交替骑行,加快速度。所辖区基本全是山区,无法骑行,大多徒步。山区交通不便,文明素质较差,打架斗殴,损害赔偿一度有增无减,要想得到第一手材料,必须到发案地调查核实,方可了解真相,做出公正判决和调解。所以工作人员终日奔波在乡下的调查之中,累的腰酸腿疼,只求把案件得到处理,矛盾得到化解而感到高兴,从没有乘车调查的奢望,从不言条件简陋之苦。
1977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解决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困难,给泌阳法院配发了一辆铁壳吉普车,即所谓的囚车。解决了人民法院提审押解罪犯的交通不便,随后由于干部转业充实人民法院和增设了告诉申诉和刑事复查即刑事审判二庭。泌阳县委研究将该院所有的房屋全部拆除建成了两排各十间瓦房,但由人员增多仍处于五六人挤在两间办公室的状态。到1978年又给法院配备了一辆东海牌,三轮摩托车暂时解决骑车传讯当事人的困难。
清正廉明的老院长
1974年春的一天,城关镇菜业十一队张队长用方片手巾包着几根鲜嫩黄瓜和辣椒来到法院交于老院长焦占国说,“我们按照你任城关镇书记时所讲的菜业队可以用玻璃搭成温室,提前育苗蔬菜早上市,取得好经济效益的指示,已试验成功,今特意拿来让你尝鲜”。他欣然接纳,表示感谢后,并拿出两元钱,张队长很生气地说,“我不求您办事,这仅是一种感谢”。一气之下走了,随后焦院长把两元钱交给我直接送到该队会计处年下账,张队长说“象他这种人真是世上少见。”
他常说“己不正不能正人,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贪占是从点滴而行成越发胆大,”他不但这样做,对同志们要求也非常严格。
一次他发现一位同志下乡没有付给老乡饭钱与粮票,便找到该同志说:“这是违纪的事”。并当面亲自让该同志把四两粮票和两角钱寄给老乡。劝解该同志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要争当一名清正廉明的人,保持法官的廉洁性。几年中,在他严格要求教育下,没有发现一名违纪人员。
特殊招待
1974年秋,原泌阳县县委副书记,后任驻马店中级法院副院长刘从民回泌法院调研。同志们议论着肯定要很丰盈地要招待一翻。谁知焦院长做出了出乎大家意料的安排,他说刘院长这一次回来与大家见面是对泌阳法院的关爱,今天我已让杨师傅(炊事员)去食品站多割点肉,除做几个菜招待刘院长外,借刘院长光临,让同志们都吃上一碗肉片汤,也算是两年来同志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对其点滴的慰藉吧。
这次招待费仅七元钱,该条上由正副院长和秘书签名,王秘书在上面签了“特殊情况破格招待”的字样。
在我向财局报账核销时(我兼会计),财局一位老同志说,勤俭节约是您院长的一贯作风,凡他签过名的单据不予审核就可报销。事过数年当我提及时,几位年轻人根本不相信说:这位院长太寒酸,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身兼多职的法警
法警顾名思义是法院的警察,他的职责是提审、押解犯人,站庭维护法庭秩序。传询和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力。行使的武装力量,可在当时泌阳法院人员少,基层人民法院仅配备一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院领导让其做会计和打字工作,他都乐意去干。而且把账记得井井有条、分文不差,把仓库的东西登记造册,来去分明,作打字工作,他都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不管严寒的冬天和炎夏他都是早上五点准时起床打扫庭院,保持院内清洁干净。
当时还有一种特殊任务是帮助民事庭解救被拐卖妇女来泌阳非法同居的妇女,这个任务相当艰苦繁重。当事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把这些妇女隐藏起来或设置障碍阻止。这些任务,都是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冲破阻力而完成的。仅在1974年就解救周口、桐柏、驻马店等地妇女7名,他是全院公认的大忙人。
我是1974年初调入法院工作的任法警,后分配到宋家场法庭主持工作六年,由于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办案条件真是十分艰苦,但人们的思想境界觉悟很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再苦再累从不计较,只求为群众排扰解难从无怨言。
以上是我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回想过去面对现实,真是天壤之别、使人感慨。写此记忆是让新一代人了解过去不忘过去,珍惜今日的美好,奋发向上,展望未来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中华美好传统,传承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