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康桥
作者:蒋四清
文学会汪会长发来通知:经尧舜文学会名誉会长章旭同志联系安排,定于本月31日上午9:30到胜利康桥工业园开展一次采风活动,请你参加。坐马哥车,如行望及时回复。
初见“康桥”,想到的便是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
因此对现实中的康桥有些隐隐的期待。
12月31日,2023年的最后一天,一早,我从安庆方向赶往康桥,过江有两条途径,坐车或轮渡,我没有犹豫选择了坐船。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大桥封闭,庆幸的是轮渡竟然能正常开渡,如约九点与马哥在楼阁会合,不一会就到了康桥生态产业园区汇谷园,周老师马老师已比我们先到。马哥说,等大部队还没有来之前,我们抓紧拍照片,马哥将车开进汇谷园停车场,我们就此正式走进了康桥村。
我和早来的几位老师一起先行一步在汇谷园参观打卡,马哥给我拍照,我给马老师他们拍,几个人边打卡边不住的感叹,真想不到,这里居然还有这种好地方。
产业园内,只见一排排厂房整齐的排列着, “池州汇谷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至县皖豫绿丰家庭农场”、“东至县庆贵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坐落其中,一个村能有这么多的产业公司,这在全县都不多见,这要多么大的魄力啊!
听到有人喊,蒋姐,我一阵激动,在这里还有人认识我,循声一看,原来是东流老乡小唐美女,随即我们聊了起来,她说已应聘在这里上班。
池州汇谷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投资老板大渡口人徐国胜,坐落在胜利镇康桥村石女山。是集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这里是舜耕文化发源地,是世界生态湿地,中国鹤湖之美誉升金湖。汇谷园2021年在这里诞生。紧随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潮,汇谷园筑梦起航,以赤诚和匠心刻画身心归宿,以绿色为事业,立信守正创新之远。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产业囊括水果蔬菜采摘园200多亩,休闲垂钓50亩。康养民宿12间,升金宴大厅可接纳40余桌,农旅研学基地、农产品深加工、水溶肥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
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化学添加剂、农药残留、预制菜等食安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汇谷园为解决人们食安之痛,用心打造健康美好生活,建有自助蔬菜基地和家禽散养基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都有健康。安全的保障,让您吃的绿色环保,吃的健康放心。
沁芳园采用徽派建筑,园内小桥流水在隔廊亭榭中回转环绕,雨洗莲叶间,风来满园香,雨去园幽静的美丽画卷,为满足人们对喜事内容要求越来越丰富。
汇谷园精心打造宴会中心,婚宴,宝宝宴,升学宴,寿宴,乔迁宴在汇谷园都会为您幸福定制,大厅设计高端大气,典雅奢华,用精湛的工艺完成大片水晶与星辰的完美结合,当婚礼遇上水晶与星辰,注定是一场闪耀的盛宴,把幸福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水晶出通过灯光折射出整体幅度与层次感,浪漫幸福在这里起航,欢乐在这里诞生。
静谧的农庄隐于车水马龙,嵌于天顶世外,在清朗的午后来汇谷园就餐赏景。是陶渊明笔下理想的诗情画意。
十点多钟,从安庆,东至,洋湖方向的文友,陆继汇集汇谷园,在沁芳园进行了座谈,由村文书章美女给大家介绍康桥村的历史及人文。
康桥村属胜利镇管辖。位于本镇东北部,东与本镇先进村接壤,南滨升金湖,西与本镇楼阁村接壤,北与大渡口镇杨桥村接壤。2004年由原章村、公益两村合并,村部位于章村中心村。面积5.377平方千米,人口0.365万,辖9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康桥村共有党员9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康桥村地貌平原微丘地带,主导产业为水稻、玉米、棉花等,2022年纳入高标农田项目建设,2023年种植羊肚菌300亩。康桥村先后荣获2016年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17年池州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018年省级“美丽家园”示范点,2020年东至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3年池州市示范性党群综合体,从这一串串数字可以看出康桥村两委班子的艰辛和付出。
接下来依次参观了康桥村的羊肚菌基地,祠堂,村部,村文化公园,老年食堂。
参观的第一站,在“康桥村工业园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高标准种植大棚,鳞次栉比,整齐划一,规模宏大,坐落在平川沃野间。据村干部介绍,这片基地共有370多亩,与吉阳村连片720个大棚,产后预计村集体收入超200万元,可帮助160个村闲置劳动力,稳定就业,致富增收。由于气温低,大棚紧闭,我见过羊肚菌的成品,尝过它鲜美的味道,特别好奇它小时侯长啥样的,迫切的想钻进“羊”肚里看个究竟,值守在岗位上的技术员过来了,谦和的告诉大家,这个时节风大还有消毒程序不好开门的,如果写作需要可以找个背风的方向打开看一下。管理人员掀开大棚侧边,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白色的菌丝长满地垄,满足了我们部分文友的好奇心。
据管理技术人员介绍,人工种植羊肚菌出菇时间快,周期短,一般从播种到出菇在50天左右,多在3--4月采收,如果管理技术到位,收入是可观的。
第二站,参观宗祠。宗祠,是一个家族祭祀祖先,弘扬古圣先贤的文化场所,是教育子孙后代立志成才、敬宗睦族的敦伦之地。“国之将兴必修史,族之将隆乃建祠。”在康桥章村,有两座宗祠,分别是章姓的“雍睦堂”和周姓的“爱莲堂”。
康桥村有周、章两大姓。其实我对章村并不陌生,早有耳闻,我一个朋友夫妻二人就是这个村里的,一个姓周,一个姓章,丈夫老章与周清华是发小,他们经常说起这个村的事,我想,耳闻不如一见。
走进村庄内,眼前呈现一幅美丽庄园。错落有致的两层居民楼房、路面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水泥路、巷道、休闲场所,路灯全覆盖。给人像城里生活一样的感觉。村庄内有两座高大醒目、宽敞明亮的章氏、周氏宗祠,由村民自发捐款兴建,给该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千百年来,两大家族比邻而居,和睦相处。村庄民风淳朴, 整个庄子整洁美丽、祥和文明。宗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处处渗透着浓郁的皖风徽韵;两座宗祠集匾额、楹联、彩绘、碑刻、家训为一体,浸润传统文化,饱含厚重家风,是两座崇善向上的家风陈列馆;祠堂正中的先祖画像,四周历代先贤的治家格言,庑檐、廊柱上的楹联、匾额,门前的旗鼓、拴马石、古井、荷花塘,处处昭示着家族显赫的过往与辉煌。
在宗祠内观看历史人物简介。其中著名乡贤教育家、慈善家章大光先生就是本村人。据章氏宗祠里介绍:章大光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于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民国时期先后资助创办了章村小学、大同小学、“东流县立大光中学”,他乐善好施,积极为家乡办实事,济贫,修桥,保圩,章大光的名字被收录中国名人辞典。
参观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康桥村村部,村部后身是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广场一方是“农民大舞台”,舞台上各种音响设备齐全,广场周边配有村民健身器材。东侧一排平房设有“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多年来该村村民在老前辈章大光等老先生的乐于助人基因传承下,一些外出务工的共产党员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乡亲,用真情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多次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在北京务工的周清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致富不忘家乡,反哺家乡公益事业,周清华的举动引领了康桥村的整个风气,人心向善,互敬互爱,互尊互学,蔚然成风,村里功德榜上442户捐款人就是最好的例证。周章两姓,不分彼此,爱村爱族。
康桥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外出成功人士积极回报家乡支持村里中心建设工作,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正在掘起,康桥一个人们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