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春季节气推进 感知三候物象变化
林占东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对星象演变、气候更迭、物象变化的观察而制定出来的,是中国独有的,它对我们这个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创造农耕文明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作用,即使在农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下面谈谈春季节气推进与物象变化,以及它的内涵与文化。
节气进入立春:东风解冻,蛰虫苏醒,鱼陟负冰(河冰融化,鱼儿上游,似乎背着冰块游动)。有谚语曰:“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此节气期间东风送暖,大地回春,草木萌发,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但也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岂不闻:打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
节气进入雨水:水獭捕鱼,南雁北归,草木萌动。有古诗为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此节气期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加,但也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时常出现阴冷天气。
节气进入惊蛰:桃花盛开,黄鹂歌唱, 斑鸠鸣叫。这正是“春风送暖桃花开,人间二月筑花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惊蛰是仲春开始,此时气温继续回升,降水逐渐增多,万物复苏萌发,桃花红艳,梨花白洁。
节气进入春分:燕子回来,初闻雷声,始见闪电。有诗为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此时,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降水增多,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
节气进入清明:白桐花开,田鼠回洞,雨后出现彩虹。有诗为证“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清明内涵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之意,古语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岁时百问》讲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庄重祭祖习俗,又有赏春踏青的欢愉郊游风气。
节气进入谷雨:浮萍始生,呜鸠(布谷鸟)鸣叫,戴胜(一种比布谷鸟还漂亮的鸟)降桑(飞临降落在桑树上),气温回升很快,降水明显增加,落花生雨,雨生百谷。俗语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的说法。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春天,气温回升,降水增加,孕育生机,充满希望。这是一个勃发生机与激发活力的季节,也是一个放飞希望与憧憬梦想的时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在一日之晨、一年之初、一生之始,做好计划,布好新局,开好新篇,创造辉煌的事业,塑造美好的人生。
2024.01.13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