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写作:
春 节
李广聚(傲然)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小弟弟放鞭炮,
小妹妹哈哈笑,
新年过的真热闹!
这首儿歌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学里的一篇课文。儿歌反映了孩子们过年时的喜悦心情。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过年了。 据考证,中国过年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而在一百多年前出现了春节这个名词。说到节,外国的洋节自不必说,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年就有11个。不过最隆重的当属春节。我们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要超过其余十个节的总和。
民间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也就是说,进了腊月门,过年就进入倒计时。其实最忙活的时候就是年前的这十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就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把灶王爷请下来。祷告词大概是统一的,那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过了小年,每一天干什么都有具体安排。哪一天杀猪,哪一天蒸花糕,炸丸子,包饺子都事先安排好了。
杀猪是男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听到哪里有猪叫的声音就等于吹了集合号,杀猪匠先是把猪捆起来,往猪的脖子里深深的捅上一刀,瞬间鲜红的血便涌出半盆,然后是向猪的皮下吹气。大大的木桶装满了热水,然后把猪抬到木桶里面烫几分钟,接下来就七手八脚的开始刮毛了。开膛之后要拔出肚子里的猪下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猪油会漂在桶里,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用高粱杆编的笊篱去捞碎猪油。用扒下的猪蹄儿装上猪油,用棉花做成稔,便可以点灯玩了。待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男孩子都拿出去炫耀一下。
年前十天里有两个年集,是最繁华热闹的。卖鞭炮和礼花的很多,边燃放边叫卖还有踩高跷和杂耍的,煞是热闹。
腊月二十八是写春联,贴春联的日子。各家都把文化人请出来,哪位书法最好,谁就写对联。这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文化素养。多年来,我家的对联一直是我曾祖父写。他出生在清朝,晚年还留着辫子,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今年是148岁。我的两个叔叔也都会写毛笔字,但是曾祖父不让他们写,说他们写的字经不起吊,意思是放在那里还可以看得过去,竖起来贴在门上就不受看了。多年来,我家堂屋上的对联是一直不变的,上联是:敬天地年年富贵。下联是:孝父母月月平安。横批是和睦家庭。曾祖父说,敬老天求个风调雨顺,敬大地求个五谷丰登。大门上的对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横批是永远跟党走,通过写对联也是家风,家教的传统教育。其实过年最忙的是妈妈,那时我们是八口之家,我们姊妹四个,年三十母亲就是忙到夜间12点,也要给每个孩子做上一套新衣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先是本家晚辈给长辈磕头,自然压岁钱是少不了的。然后是街坊邻居联合一起在全村里面串着磕一遍。我那时年龄还小,只有看热闹的份。我的曾祖父辈分高,年龄大,这天他是不出门的,都是别人过来给他磕头,当村里人来给他磕头时,他经常会说:不要磕了,来了就行了,并招呼晚辈拉着,拉着!正月初一到初十前后是走亲戚的时间,那时,交通不方便,路子远一点,要套上蓄力车去亲戚家。
我最难忘的是,1969年的春节,那年我们部队刚从援越抗美前线回到后方,吉林省柳河县机场驻训,冬天连下了三天的大雪,飞机场积雪15厘米厚,部队全员动员,机场周边的社员也一起帮助打扫。当时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全靠人工打扫,结果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把机场的积雪打扫干净,真是人困马乏,离春节只有两天时间了。师司令部副参谋长突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对我说:李参谋正逢春节,你回去探家吧。年龄也不小了,回家找个对象。我是1964年入伍还从未探过家,参军离开家的时侯,身为村支部书记的爷爷嘱咐我,过几年能探家时,先让别的同志回去。我记住爷爷说的话,从不给组织提要求。听到领导安排我探家的消息,髙兴的心快要跳出来了!急忙把存了五年的钱全部取出来,买了车票回家。那时火车速度比较慢,中间还要转车,当我回到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时,已是年三十晚上八点多钟了。离开家六年才第一次见到父母,我一头扑到娘的怀里,用泪水诉说六年的思念之情!这个年我将终生难忘!
春节迎来的是万家灯火,带来的是家家团圆。不管平时离家多远,过年了都要回家。家家杀猪宰羊放鞭炮,一派热闹景象。过去盼过年是为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现在生活好了,等于天天过大年。
春节和过年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春节又赋予了新的内容,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是春天的开始。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向往着百花盛开的春天!春天代表美好,代表青春,代表力量和希望。我希望人们永远都能生活在春天里!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