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老人的情怀
王枵今(甘肃)
麻惠绒,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长的慈眉善目,她总是笑眯眯特别亲和力,很朴实普普通通一位农民,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纯美的,但她有比金子更美的心灵。她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经常帮助亲朋好友,也很善待孝敬父母,两个老人都是在她护理下安度晚年;母亲瘫痪7年时间,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在身边长期护理,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是任何一般人很少能做到的,她任劳任怨细心呵护,床前饭后端吃端喝,勤洗勤换,母亲过世79岁,父亲84岁,她侍侯老人默默付出村里人看在眼里,夸在口头,在老人过世后被村里评为“最孝敬儿女”,特意为她披红戴花。

她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赞扬的事例,她是普天下所有母亲很平凡的一员,但在孩子们心里认为她不平凡,尤其在儿媳妇眼里是闪光不平凡的伟大母亲!当儿媳妇父母亲相继都过世后,常言道,妈在家在,媳妇一度为失去双亲很难过、痛苦,觉的再也没有家可回,没有妈可喊,但她给了媳妇一个温暖的家,给了母亲不一样的爱,生活中温情呵护和给予,经常回家爱吃什么就给做什么,感动的儿媳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说有缘做你的孩子是我的福气和荣幸,和她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媳妇因为感动写了篇《婆婆也是妈》被刊登在都市头条,被十几万读者推上精选和最佳人气红榜。
1984年,合水县肖咀乡乡干部杨文忠,由于工作突然变动调县城无处居住,全家就他一个人有工资养活全家,没钱买地方也没钱租房子。老伴回来把这人困难一说,她立马很着急同情的说,把咱老地方不住让他住吧,就这样让杨文忠无偿居住三年多,直到他有自己房子后才搬走。2010年,合水县经贸局麻小利拆迁新房子没处住,她又把老家房子借住两年,不收取任何费用。她说,人都不容易,房子也是闲着,能帮助他人觉的是一种幸福。
为了帮儿子的孩子也就是她孙子和孙女在西峰安心就读,她离开了她生活半辈子的合水县那片热土,这地方一草一木有着诸多不舍,有她舍不得的亲人和邻居,有她热恋的黄土地。因为她平时乐于助人,村里人都很喜欢爱戴她,她各种手工女红做的特别好,比如鞋垫、门帘、围裙、枕套等等,村里或者亲戚谁家孩子结婚或者远走他方,她总要送一份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这是她一针一线纯手工编织,滴滴情点点爱心;她还经常帮助村里孤寡空巢老人做家务,谁家田间地头如果有啥困难肯定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不求任何回报。当村里人知道她要去其他地方时,紧紧拉住她的手舍不得让走,邻居老大妈直接抖抖索索哭了……

来到新生活环境有着太多的不熟悉,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忙碌习惯了,就这样光给孙子们做饭太闲了,当孙子们上学走后无助的她经常坐在院子发呆,她想老家的亲人们,想她忙碌的土地,但为了儿子和儿媳妇安心工作,她愿意为孩子们默默伸出坚强的臂膀。为了打发时间,她发现可以拾院子别人丢弃的纸箱,既可以卖钱还可以让拉垃圾的工作人员减轻拉大东西的负担,她忽然觉得生活终于有了一份事干,找到了生存感。她一生勤劳忙碌惯了闲不住。但儿子不同意她拾纸箱觉的这样做太辛苦也怕人笑话,好像没人管老人让老人拾破烂,老人屈于孩子的干涉放弃不拾了,结果整天呆家里病了还严重失眠,有点轻微抑郁。孩子们看到这样也不管了,觉的只要老人高兴,她想怎么就怎么去!
她开心的告诉孩子们,她这样做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二也让她对生活多了一份希望,给自己找到新生活,让她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感。就这样她每天都要去小区院子转转,既可以打发时间还认识了好多熟人,她一下不恐慌新环境的不适应,每天还忙忙碌碌的。闲聊中得知隔壁单元市税务局张祥夫妇孩子上南区幼儿园无人接送,整天为这发愁,她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这份责任,这一接就整整两年多,风雨无阻,经常接回家还给孩子做饭买零食吃,从来没有收取人家一分钱,把那俩夫妇感动的觉的她就是自己的老人,他们这样的情义至今还保持着往来。
2024年元月3日,麻惠绒老人像往常一样起早贪黑的在小区院子里拾纸箱,等把东西拾回去分类存放时,天哪,怎么有一踏啥硬邦邦的,打开一看竟然是20万元,她害怕极了,感觉口干舌燥,不知所措,她紧张的想到失主,想到他们丢失后焦急可怜的心情,怎么办?她惶恐的等老伴回家商量,这钱不敢拿,她还看到有工资表,直接担心的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这样一笔钱肯定失主等着急用。想到失主焦急的心而且又无法找到失主,她们老俩口想到了物业保安,在她们眼里他们像警察一样。当保安把钱交给失主,失主说出了丢钱经过,当他们开车前往庆城桐川时发现钱不见了,直接惊出一身冷汗,那可是20万民工的血汗钱呀!当失主知道是她捡到时,感激的直接跪下来说是要给民工发工资不慎丢弃,热泪盈眶紧紧拉住她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啊!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故事,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忽然传遍了整个庆阳,这是一个教育育人的典型事例,也是做人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美德。“拾金不昧”是一个人做人诚心的精神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反映,更是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
20万元,对她一个普普通通农民来说,是一辈子也无法拥有的,虽然平时她生活很节俭,但她从来没想到过据有,钱人人都爱,但看是什么钱,将心比心,要替别人考虑,当周围人都知道后,赞扬声和舆论声到处传扬,她选择了沉默,她不喜欢掌声也不喜欢鲜花和荣耀,她只想过自己简单的生活,她只是做她理所当然的事,但却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像金子般闪闪发光,为整个社会奉献了一份珍贵的正能量。
小小小区拾纸箱的她,承载的不是拾金不昧,而是满满诚信之金。漫漫人生路,道德之光普照了诚信人生路。一位普通农民,却有着不普通的精神品质,无声的传递着正能量,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小区好人”,是一位地道值得学习的“庆阳好人”。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飞天杂志刊物》、《农村青年》、《新青年》和地方刊物《黄河象》、《秦直道》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