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如菊
——读《妻子的食谱》有感
高全成
福国正直、透明,厌恶装腔作势,《维权》慷慨陈辞、《三哥的婚事》直言不讳,便是明证。福国内涵丰富、品味颇高,《小佩》《琵琶女孩》已使人耳目一新,新作《妻子的食谱》对作者为人柔情似水的一面,为文清丽婉约的一面更是表现得可视可感。
无情未必真豪杰,夸妻如何不大夫。夸夫、夸妻是时下新潮,倍受欢迎,因为这是夫妻琴瑟永协、家庭幸福永驻的灵丹妙药。有些人甚至是明星,夸妻流于直白,令人感到乏味。福国夸妻佳作,以真情统之,以艺术绘之,使一位淡雅如菊的贤妻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福国的读者皆知,福国无论写什么文章、都是抒真情说真话的,这里不再赘述,单谈谈该文的艺术性。
福国写“妻子的食谱”,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颇费匠心。写妻子的大事可以有很多,如谈恋爱、办婚礼、生孩子、买房子、搞装修、访亲友、户外游,特别是一般女人酷爱的逛商场。但是这些题材,福国统而舍之、独独钟情于“妻子的食谱”。“食”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是,但是它不是小事,是大事,是天大的事,殊不知“民以食为天”吗?有人觉得“食”是小事、琐事,不愿写之:有人觉得“食”是小事却能以小见大,然而难于写得深切、写得有味道而望而却步。有道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福国既有独辟蹊径之匠心,又有艰难前行之能力。
谈恋爱时到准岳翁家蹭饭,是写“妻子食谱”的颇具力度的切入点。
博山习俗,已经确立了关系的准女婿,就被尊称为贵客,对别人说时为表示亲近就说“俺那客(kei)”。岳翁家接待贵客是非常隆重的。
博山俗语云“丈母娘疼女婿,一顿一只老毌鸡”,就是不拘礼节将女婿视为一家人的人家,对贵客临门就餐,也要一反常态地改换食谱;而晓冬家不改常态,仍旧用自己惯常吃的萝卜、白菜招待贵客。读到这里,不免有些想法,再深思便恍然明悟:这是在写食谱,也是在写家风;是在写妻子食谱的由来,也是在写妻子为人的家学渊源。
晓冬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在济南时与赵蔚芝老师共事,后任淄博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最后在淄博市招生办公室主任任上病退,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不大讲究吃穿。那么是不是不大会做饭而导致食谱单调呢?晓冬的父亲母亲都是地道的博山人,谙熟博山的风土人情,包括饮食文化。那么是不是没有充足的时间烹调呢?晓冬的母亲曾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上个世纪因为不争不抢而被下放,她有大把的时间研究伙食。但是,他们全家不追求出人头地,不追求排场奢华,而崇尚生活淡泊,为人友善。
晓冬的一位老家在远方的同事出嫁时,以晓冬家为娘家,晓冬的毌亲为新娘弹奏优美悦耳的钢琴曲送行,新娘的恋恋不舍地走到门口后,终于控制不住激动动的情绪,回转身跪拜晓冬的母亲。
补充这点资料对理解福国的匠心、晓冬的食谱、晓冬的家风或能有些许注脚作用。 当男人在外面“胡吃海喝”时,女人在家里简单吃饱即可,这是很多女人能做到的。然而在身不由己的职场,面对物欲的激流,面对名利的浊浪,能够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保持淡泊平静,神闲气定,则非养德久、道行深之人所能做到的。对此,福国感受最深,但是怎么与“食谱”联系起来呢?福国又巧妙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吃韭菜馅子水饺,福国两次开车出去转了大半个博山城才买到那韭菜、不只为满足自己的食欲之需、也想让妻子享到口舌之福。没想到妻子对吃什么,早吃、晚吃都无所谓,不挑不拣,一贯如此。
福国自然地由妻子的饮食习惯过渡到妻子的为人秉性,道出了一个透明的丈夫对身居闹市而心不乱的妻子的心语:妻子的食谱一如她的性情与人生态度。她不急不躁,不愠不怒,不争不抢。对人对事既不飞长流短,也不说三道四;清静无为,淡然处事。 多少次家庭聚餐、妻子总是默默充当照看亲戚孩子的保姆角色;几十年辛勤工作,妻子所获证书屈指可数。这两个典型事例,从妻子对家人、对同事两个方面有力说明妻子的确是任劳任怨、与世无争之人。 作为福国的同学,我情不自禁地说:福国此文,淡雅如菊!
作为晓冬的同事,我深有感触地说:晓冬此人,淡雅如菊!

附
妻子的食谱
王福国
与妻子谈恋爱那会儿,有时晚饭无着,便想到她家蹭顿饭吃,想象着她们家招待准女婿,定能是一顿好吃好喝。
我对好吃好喝的理解是要有大鱼大肉。但坐定后,端上餐桌的,往往几乎全是蔬菜:炒的是萝卜,拌的是藕,炖的是白菜,等等。我的肠胃和舌头,对这些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肠胃不快,脸上或许就有些不悦,但又断断说不得。这些食物对我来说,味同嚼蜡,既无滋且无味。
我对鱼肉特别钟爱。有时生病感冒了,还打什么针,吃什么药,一只烧鸡吃将下去,又是一个活蹦乱跳,好端端的我。炖排骨,我一个人能吃大半锅。以后去的次数多了,就发现她家的厨房,大盆小盆里经常泡着萝卜,耦。对了,还有土豆,土豆是她们的最爱,炒土豆丝是她们家的主打菜品,百吃不厌。
与妻子近了,这才知道,她们喜欢素食,尤爱蔬菜。我也就多了个心眼,以后每每再去她家吃饭,我便釆买些肉一类的食材,深入厨房,扎上围裙,亲自操刀掌勺,一来展示我的厨艺,更多的是满足我自己的肠胃。
嫁给我之后,她仍然秉承着此等生活习惯,而我忙于所谓的事业,经常不在家吃饭,在外与狐朋狗友们胡吃海喝。中国人对忙于事业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他在外吃喝应酬的多少。而她在家吃饭则极为简单,常常是两根黄瓜,几颗大枣,一碗稀饭便应付了过去。
我对喜爱的食物充满激情,如我下午回家吃饭,下班前必定做一番盘算,设计好菜谱。集市上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脑的,诸多小贩都是我的朋友。如卖锅饼的老张,我到他的摊位前,无需下车,摇下玻璃,伸出三个指头,有时是两个,他便知道我要买的数量了,迅速称好,递将进来。
妻子对吃饭,从不挑挑拣拣。一日,我想吃韭菜水饺,待买好馅子,饺子皮,硬是买不到韭菜,悻悻回家,妻子见状,说,买不到韭菜,明天再吃吧。但我决计要吃,复出,开车转遍大半个博山,终于在山头购的韭菜。
日子久了,我自诩我对美食的追求,也让她享了口福,不料,一日谈及,妻子却说,其实,你做的都是你喜欢吃的。我大悟!不过,妻子的食谱一如她的性情与人生态度。她不急不躁,不愠不怒,不争不抢。对人和事既不飞长流短,也不说三道四。清静无为,淡然处事。每每家庭聚餐,一大家子人吃饭,餐桌上少见她的人影,她照料孩子又顾及他人,最后打扫战场。她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别人荣誉证书一大摞,属于她的屈指可数。闲谈开来,方知在其单位要获得荣誉,必然要参与竞争,有竞争,必有胜负,在她看来,是费心费神。倒是逢年过节,她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年卡和信件不少,对这些,看起来她也不太理会,收存的往往是我。
或许受妻子的影响吧,我现在也喜欢上了了蔬菜,并且学会了吃水果,还学会了到集市上去买新鲜的小米。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