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此生短,茫然到头无 104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一年岁将尽
文书累满台
春秋未觉逝
浮屠半世埋
星淡夜方初
梅寒香欲浮
长恨此生短
茫然到头无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贤以求道为索,以修道为行,以传道为业,故而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在哪里?道为何物?道自何来?千百年来“道”成为悟达学问的必过之门,从天道、地道、人道到王道、商道、兵道,从宇宙自然之道到社会人文之道,从中庸之道到人伦之道,道无处不在,又无处不显,只是人们日用而不知罢了。无论人类文明多么进步与辉煌,我们都难以改变且永恒不会改变一个现实问题,这就是道法自然!人类脱胎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社会规律必须以恒顺及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与基础,若违悖天道地道之律,妄自尊大目中无他,随心所欲自行其事,则天道无亲,地道无情,“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近几十年天灾地祸向人类社会“风起云涌”般滚滚袭来,而很多人唯利是图,对于自然警告几乎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我们是否还记古人谆谆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道法自然以德配天。
什么是道?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讲,道的核心就是虚无本体与万象规律!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从大处着眼,有天地之道,自然之道,寒暑之道,阴阳之道;从中处着手,有中庸之道,生活之道,处事之道,和谐之道;从小处落脚,乃养生之道,夫妻之道,齐家之道,身心共和之道。道者,万物之本也,宇宙之律也,举之天地不为大,降之细化不觉微,无所不能,无所不及,因其不为私,故天下归之,此乃内圣外王之道。 人道就是社会规律,我们抛开天文地理之道,大观古之圣王贤臣君士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伏曦,黄帝,尧舜禹汤,姜公文王,诸葛孔明,张良等,入世之前先行修道,道通之后,方可依道之理而治世安邦平天下,道为何乎?道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有三务,传道第一,授业第二,解惑第三。若道之不明者,何以教人!若理之不通者,何以为人做事!今世之教,大都以盲引盲,以墨入黑,能不落入陷阱沟壑乎? 大道泛泛,不管大道小道,天道地道,人道畜道,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千现象循环往复,事物本体恒定如一。道为何物?道亦是事物之本体,道亦是永恒之节理,是永无止境,是终始如一,是平等,是智慧,是无处不在,是不生不灭,是不来不去,是万相之源,是自强不息,是厚德载物,故而道才是宇宙真正的“主人翁”。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那么大道所言规律又是什么呢?是循环往复,是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道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是与时俱进,是随机应变,是变化无穷,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生万物而后万物归一,是太极分则阴阳,阴阳合则太极。人间正道是仓桑,从宇宙万象来观,真正的道路从来没有直线,都是螺旋式一圈一圈的盘旋下去。因为道的运动方式是变化,所以道路上的风雨是万物成长的必然相遇!道有多名。道,在政为王道,在军为兵道,在市为商道,在医为医道,在万物万象中则为天道地道,在天为相,在地成形。如何悟得大道?《道德经》曰:少私寡欲;《六祖坛经》曰: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道就在我们心中,只要人控制了欲望,放下了情志,回归了自然之性,大道自然而然地显现,以德配天者亦是道法自然者。

三木秉凤简介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