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留痕》(续集)
前 言
我这一辈子,渴于求知,嗜书爱文,喜欢动笔动脑,这恐怕是我的本性,几乎成了我的一种难以抗拒的癖好,使我可以不顾其它而形成执拗。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一直坚持记日记,十几年间积累了二十多本,文革期间,由于派性作祟,被造反派揪住不放,因文获罪,以致九死一生。当时曾经暗下决心,今后永不涉文,但是劫难过后,却似乎忘记了遇劫时的感受,仍然毫无顾忌地弄笔习文。这虽然是与自己的工作环境有关,因为经过那场风波,在别人的印象中似乎认为写文字材料对我是轻车熟路,因此凡有这方面的差事,我总是逃不掉的;况且我很长时间从事的还是秘书工作,本身的职责就离不开文案,环境逼得我无法弃笔,岂能与文字撇清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本身对文字所包含的各种知识的热爱,是知识的诱惑力,使我与其割舍不开。退休以后,由于过去工作忙碌惯了,整天无事,便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生活缺乏必要的激情与乐趣。过去虽然喜览群书,但多是出于有幸接触的机缘,碰到的就手不释卷,存在着“一把抓”现象,只是泛泛涉猎,没有固定的目标,更谈不上专业爱好。2000年家乡蒲城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我也在乡友的盛情感召下报名参加。过去对诗词楹联虽然爱好,但是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苦于不能入门。加入诗联学会以后,在诗朋联友的感染熏陶下,经过一段摸索竟然深谙其味。觉得诗词楹联可以寄情寓志,是退休之后最适宜于身心健康的思维活动,应当是自己深入专攻的最优选项。于是便开始专注于诗联的研习,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诗联的基本知识,熟记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要求,并且试着照猫画虎开始习作,虽然意蕴浅陋,但终于叩开了作为国粹的诗联大门。2004年我又加入了渭南市楹联学会,有幸作为驻会人员担任《渭南联苑》的执行主编,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又得学习电脑打字,过去我没有学过拚音,只能选择较难的王码五笔,硬是靠熟背口诀、反复练习,攻下了这个难关,开始走进了网络世界。现代网络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这可是知识的海洋啊!我为它的丰富内蕴所吸引,简直为之入迷,此后浏览网海便成为我每天的必修功课,暇余的时光大部分都是坐在电脑前度过的。2007年3 月我在首先推行实名制的博联社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发表个人的习作,随后又陆续在新浪博客和精英博客开户,开始了与博友的网上交流。通过博客的媒介,我结交了许多具有共同爱好的良师益友,其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大大充实了我的生活内容。通过博客的载体,我又可以积累平日的习作,记录生活的印痕。2015年10 月我又在友人与儿女的劝说下,使用手机学习进入微信领域。小小的方寸手机,真是太神奇了!竟能让我与天南海北的朋友进行屏面聊天和视频通话,既可以开阔眼界,学到知识,促进思维,锻炼写作;又可以缩短距离,广交朋友,增添乐趣,调整心态。这使我进一步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
虽然一辈子爱书,但前多年从未敢设想过自己出书的事,我以为出书者当是那些富有影响的成功人士,咱属于普通老百姓,自己也能掂来本身份量的轻重,因此不存奢望。但是当时在离退休的老年人中确实出现过一股出书热,因为常涉文案,有许多朋友也吆喝着自己出书,我则以“活到八十再考虑吧”来搪塞,因为我是劫后余生,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高寿的福分,心想能够活到古稀就心满意足了,想不到现实竟超越了我的预期,托国家、社会、组织和家庭之福,2016年我的虚岁已经迈入八秩的门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该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了,同时,我也觉得应当把自己前期的生活作一个系统的总结与整理,给关心过自己的人作个交代,表达我对社会刻骨铭心的深切缅怀与感激之情,于是便硬着头皮张罗出书了。好在有十年来博客所存的习作资料,只需要选择、梳理、分类、校勘就可以了。我将这些资料删冗去粗,压缩整理出120万字,以《风雨留痕》为书名,分上、中、下三集一次出版,上集为散文,中集为诗联,下集为杂辑,每集四十万字。其主要用途是回报社会,馈赠亲友。登门索要者,我也热情满足。此套书籍出版后,反响尚可,首发式就来了三百多人,不少外地的朋友也赶来助兴,倒也热闹。《三秦楹联》也作了报导。许多读者给予了中肯的评价,陕西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张骅老先生还特地发来了他写的书评,认为此书“可以给广大读者留下愉悦的记忆,深刻的启迪,是广大的公务人员、保险人士、诗朋好友、大专师生、工农大众的良好读物。”此书已被省、市、县多家图书馆收藏,也有外县朋友将其捐赠当地图书馆供更多爱好者阅读的事;还发生过外地文友主动求购此书多册分赠好友的感人情节。隔壁财政局小区有位老太,原来同我并不熟悉,从她老伴手中得到该书,竟然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后来告诉我,她曾不歇气地一连好多天闲下来就看我的作品,觉得写得很实在,看了很有收获。也有不少人登门索书,我都一一满足。虽然如此,我也饱尝了自费出书的辛酸。这件事从拍板到实施,绝非像囊中取物那么轻而易举,这是需要经过艰苦的劳作和巨额的投入方能完成的。既费力,又贴钱,有时还得面对尴尬,出现扫兴打脸的场面。比如我曾发现过有个别不知名的受赠者将该书胡乱丟弃的行为,这无异于是对笔者的一次羞辱。也曾经因为赠书引发一些出人预料的不愉快,让人啼笑皆非。这虽然只是个别人的率意,但却有极大的杀伤力!对我的自费出书在精神上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这也提醒我对自费出书的必要性进行认真的反思。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次出书,绝非儿戏!我是下了工夫的,其内容大部都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作品,它是我多年来心血的结晶,出这部书我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这是我对生活的感悟答卷,也是我对社会的感恩回报。此心耿耿,苍天可鉴。虽然出现了这些意外的遗憾,但我至今不悔。
当然,对作品的褒贬自应由读者论定,限于笔者的水平,其内涵可能不会尽如人意,我也应当由此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地继续学习,追求新的知识,不断追赶时代的步伐。出于这样的认知,我爱书习文的兴趣依然未减,在出书后的这六七年间,电脑桌前仍是我每天呆得最久的时光。我的博客又积累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参加当地诗友所建的华岳诗词群,坚持每周同题一诗,四年多来期期不误,已出作品220多首;配合抗疫写诗20多首;参于市政协组织的“情系中华·渭南黄河文化寻源”系列宣传作品征集活动,用一年时间,坚持每周一稿,搜集整理乡土黄河故事50篇。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我进一步领略了生活中的乐趣,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2018年10月市档案馆和市文联联合举办的首届渭南市文艺界“名人档案”活动共建档56人,本人有幸忝列。2020年春节又荣幸地接待了市委领导的登门慰问,同年还被市文联评为疫情防控文艺创作的先进个人。2023年9月出版的《中华诗词文库·陕西诗词卷》选录了我的诗作8首。这些反响对我无疑是很大的鼓励,但这并非我追求的目的,我深知,今天之所以能够安享遐龄,完全得益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作为老年人,更显得时不我待,不应当只满足于社会所给予的保障与恩赐,同时也应考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觉地对社会有所奉献和回报。只有这样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方能心安理得。我的属相为牛,十分崇尚老黄牛的曳套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今按照习惯的虚岁,我已经八十有七,与米寿相邻,自知来日无多,我确实心满意足了。我这一生,庸庸碌碌,没有什么建树,在这行将就木之前,该给后辈留下点遗产吧,我是循规蹈矩的工薪阶层,不可能积累多少资产,但却经常笔耕不辍,把自己的人生体会汇集起来,让后辈引以为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传递知识,应是人生要务。基于这一原因,最近我又准备铺排将自己进入耄耋以后的文字资料加以整理,汇集成册,仍以《风雨留痕》为书名,作为续集,自我亮丑,奉献读者。因为这些资料自己是付出过辛苦的,不想让工夫白费。虽然又要有巨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但从社会效益以及对后辈影响来考虑,我自感是值得的。当然我会吸取上次赠书范围过滥所产生的随意遗弃的教训,今后对无偿赠阅之事要更加审慎,凡没有向我表达需要拙作意向的,我将不会再自讨无趣了。
本续集共分两册,每册40万字。续一为记实,其中包括一至二卷,具体分类为:《历史回眸》《生活散记》,续二为心迹,其中包括三至十九卷,具体分类为:《人物素描》《书序弁言》《闲言碎语》《学习一得》《哀事寄情》《有朋来访》《诗词韵律》《格律吟唱》《词风曲俳》《推敲诗词》《联坛论丛》《联作散录》《嵌名镶字》《改联说因》《祭文碑记》《友谊之章》《拙作回响》等。其中涉及诗词楹联的栏目中保留了朋友的接龙与唱和,纯属我个人的作品有七律203首,五律31首,七排6首,五排2首,七绝157首,五绝21首,词1首,古风3首,散曲3首,汉俳4首,一般联作166副,嵌名联作42副,诔文15首。
为了节省版面,仍同前书一样,在编排上,务求空间的利用,扩大容量以压缩页码,可能给读者造成感观不爽,务请诸君谅解。本书乃我的心血所寄,但因自身功力不足,错谬纰漏在所难免,恳请诸君阅后给我回馈批评意见,以便改正。同时希望对本书不感兴趣的朋友,请费神将书退我,千万不可将其卖了破烂,枉费了笔者的苦辛。
冯宝哲于栖牛斋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