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冬季节气推进 感知三候物象变化
林占东
感受四季的天气变化和物候变化最好来到北国小镇,因为那里四季界限分明:不仅能够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还能让你感受到冬天的天气变化和生物迭变。
俗语“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这说的是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农历十月立冬以后,依然会呈现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这是因为在高压控制下,天晴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桃李等一些植物感到温暖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这便有了“十月还有个小阳春”的说法。
北国小镇则不然,八月中秋、秋分前后大多作物都将成熟,进入十月,庄稼早已收割完毕,树叶变黄,草叶染白,白菜等青菜叶子的颜色加重——由淡绿到深绿墨绿,田野里呈现出一片草木枯黄、衰草连天的景象。
进入立冬节气,北方地区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这是立冬三候物候特征。因为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所以出现水结冰、地上冻的现象,此时生气封闭蓄储,万物休养收藏,花草树木凋敝,蜇虫入洞冬眠,但天气除早晚凉甚、深夜潮冷外,白天尤其是午间前后还是很暖和的。
进入小雪节气,北方地区虹藏不见、阴阳不交、天地闭塞;不闻雷声,不见闪电……方才真正进入冬天。因为“小雪封地”,田里的农事活动基本停止,所以农民进入冬闲时节。
进入大雪节气,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加,天气愈发寒冷。此时鹃鸥(寒号鸟)因为天气寒冷不再鸣叫,但是老虎却感到阳气萌动,开始主动求偶交配,马兰花也感到阳气萌动抽出新芽。在感受天气变化、地震发生这方面,恐怕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得多。
进入冬至节气,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增长,阳气复生。据说土壤中的蚯蚓是阴曲阳伸,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而麋(俗称四不像)则不同,它则感到阴气渐退、阳气复生而解角;山中的泉水也因为感到阳气萌生而出现温热流动。我们知道:冬天井里打出来的水是温的、夏天井里打出来的水是凉的,这也是井水感受阴阳变化而出现变化的缘故。
进入小寒节气,天气寒冷虽未达到极点,但也是“天寒地冻冷到抖”。但此时南雁已有北归之意,喜鹊开始筑巢,雉鸟开始鸣叫。物候尽管如此,天气实则不然,虽还未到大寒,但北方小镇将进入一年最冷时期,如果遇到降水多的年份,一定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进入大寒节气,南方一些地区进入最冷时期,而北方寒冷有所缓和。大寒时节,春气萌发,可以孵化小鸡,鹰隼空中觅食,水结冰冻到中央水底,但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在天气寒流扫荡的背后,是大地底下的热流涌动,大雪节气马兰花感阳气萌动而抽芽、冬至节气山泉感阳气萌动而涌出温水、大寒节气河水湖水坚冰感阳气萌动而始融下沉塌陷……
观察星象演变,感受天气变化,洞察物象发展……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4.01.12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