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这样写习惯
张玉庭
作家艺术家特聪明,当他们瞄准“职业特色”并从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时,常常可以写出精彩的篇什。
如若不信,请注意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扮演的那位工人--只因天天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拧螺丝帽,他居然有了一个见螺丝帽就拧的“职业习惯”,以至时时带着扳手,硬是把路人衣服上的纽扣也当成了螺丝帽,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就拧,这过路人又恰好是位女士,立刻被吓得魂飞魄散!真该感谢卓别林,只此一笔,就入木三分地再现了资本主义重压下工人的不幸--不是吗?为了生活,他已经全然忘记自己是人,只记得自己是个拧螺丝帽的机器!高强度的劳动居然把活生生的人“异化”成了单调乏味的机器,惨不惨?
还有一个真人真事,读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二战时,美国间谍的一位高级教官叫费德曼的被德国人俘虏了,为了从费德曼那里得到点东西,德国人软硬兼施,但无论酷刑还是金钱皆不能奏效,于是心生一计,故意让费德曼陪同一位教官给德国人讲间谍课,由于那位德国教官总是讲错,冷笑再三的曼德曼实在忍无可忍了,便拍案而起愤然纠正,有好几次还一时兴起,索性来了个“取而代之”,滔滔不绝地讲起间谍学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正是德国人想要知道的。这可真是,只因费德曼有一个绝对不能容忍任何过错的“职业习惯”,这才一再技痒,在不经意中透露了许多机密。
不是吗?这的确是个让人一言难尽的事实:既让人佩服美国人费德曼先生的义正辞严和一丝不苟,又让人佩服德国人的妙用心机与无孔不入。
如此看来,所谓“职业习惯”,的确值得人细想细品,作家艺术家描写职业习惯时的种种奇思妙想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有趣的情节,的确能让人赞不绝口,品味再三。
为了说明一点,最后,请再听一个作家笔下的小幽默。
树荫下,一对情人正在拥抱亲吻。一个医生见到,立即冲上去对那男的说:“施行人工呼吸的正确姿式是把她平放在地,来!看我的,我做给你看!”瞧!只因职业习惯根深蒂固,便把情人间的拥抱看成了人工呼吸,还硬要精神抖擞地“演示演示”。
自然,这段精彩的小幽默也足发说明,当作家艺术家瞄准“职业特色”写人物时,常常可以写出精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