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时光里
作者:王雪梅
一汪碧绿的湖水上,卧着一道白玉色弯弯的桥。桥拱在冬日暖阳照射下,在水中因镜面效应,与其倒影虚构成一个圆形,如一轮圆月落在湖面上。光影之间,吻合成趣。白栏杆、灰桥身,给四周平添一份静谧之美。周围几株红枫、棵棵绿树对着湖面梳妆。三两只小鸟在草地上悠闲踱步。
正值周末上午,在湖边,有年轻的夫妻牵引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同游的;也有两位女子穿着漂亮的衣裙互拍的;还有某公司员工前来团建的。游人虽然不少,但大家都文明有礼,并不喧哗。真是其乐融融,好一个温暖的冬日!
路上,遇见一位年约七旬的银发老伯用轮椅推着老伴缓缓前行,老妇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意。老伯偶尔停下来,用手指着满树红枫,与妻子共赏。他时不时低下头来与妻耳语几句;走累了,又拧开热水杯,把水倒到杯盖上,用唇试试水温后,再把杯子递到老伴嘴边。一阵微风拂过,老伯细心地为爱人掖紧了围巾。穿过树缝细碎的阳光,如金子般洒在这对伴侣身上。一旁飘落一地的枫叶,红如金婚的地毯。此刻,他们让我想起那句誓言: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我们环湖漫步,路旁树木成荫,空气清新怡人,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感觉全身三百六十个毛孔都在畅快地呼吸。随手拈来,无处不是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走在桥上,极目远眺,蓝天白云、层林初染,色彩斑斓,绿草青青,如镜的湖水在微风轻拂下,泛着粼粼的波光。仿佛有一双神奇的大手,巧夺天工,织就一幅韶州风景长卷尽展游人眼前。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在和谐共处。
我们来到座落在湖畔的风度书房。书房位于二楼,拾阶而上,木墙上立体突显着《咏幽兰》中“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掩谷中香”等诗句,仿佛迎面而来一位冰清玉洁、有着高雅气质的迎宾使者,引我们一探雅致书房。摆设兰花的博古架、墙上张九龄的咏兰诗配画,一排排高达层顶的书架,其间竖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阵阵书香兰韵弥漫。几条长书桌上的花瓶插着青青竹叶。书桌前,有老人带着孙辈的、有一家三口的,有父亲陪伴儿子的,他们都在阅读。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长辈在一旁言传身教地开卷有益,享受着周末学习、休闲的好时光。
我们在书房的一角坐下来,聆听摄影讲座。欣赏着老师用心拍摄的一张张精美照片,让我们受到一次美的教育。寒冬时节,书房里,让人如沐春风。
作别韶州公园,回望园内风景如画,游人亦如画中人。我想起了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诗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在善美韶关的生活里,如细品一壶陈年佳酿,慢慢沉醉。
听风穿堂过
作者:刘韵玲
我以为,最闲适的生活,当是倚窗听雨,庭前观花,闹市里闲逛,书墨里闻香,茶堂里听琴,在这恬淡的日子里,一手琵琶,一曲相思,任岁月卷了流云,慢了时光,自是余味无穷,万般惬意。
好不容易迎来一个周末,我乘着清晨的阳光,穿过长桥,不知不觉间来到幼时和外公待过的茶堂。旁边那间开了很久都没有倒闭的古玩店仍旧慢悠悠地立在一众高楼大厦之中,格外显眼。
那日清雅茶堂,琵琶声穿堂而过,外公说,我家外孙女,自是配得起良玉的。日光泼洒他半身,瞳孔亮成茶水色,盛在眼里,像白瓷碗里装着的碧螺春。
外公这一生几乎没有什么爱好,细细数来,也就只有琵琶和古玩了。要我说他和外婆都挺讲究,大抵是古玩行没一个缺心眼儿的,退一步兄友弟恭,进一步情有独钟。
说回这座茶堂,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在那个韶城还不怎么繁华的时候就不太起眼,更不用说现在了。亭柱是用木做的,顶为六角攒尖型,其中有一面连接长廊,扶手上大多都有雕刻花鸟走兽,堂边还有一株海棠,俏生生的,花瓣呈玫瑰红色,朵朵弯曲下垂,遇微风时飘飘荡荡,娇柔红艳,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忽而就想起邓颖超妈妈写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可看花的人已经走了。”
前些年外公还在时,一到周末便领着我来茶堂弹琵琶,指尖起落间,琴音流淌,或虚或实,似幽涧清泉,清冽空灵,仿佛整座城市也跟着侧耳倾听。这时候,我躺在外婆怀里,时不时端详她衣服上那枚样式精美的珍珠扣,外婆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那时年纪小,看不太出,也不理解,现在想来,当时外婆一定感到很幸福,一生长短未知,可看此后经年。
当一整个下午就这样慢慢地度过后,我们时常会去光顾那间古玩店,有一次,外公拿着一块玉石挂在我胸前,那块石头很美,我听到他说,古玩这一行最爱的就是玉,料分三六九等,人也分龙凤蝼蚁,以后外孙女要是嫁人了还得帮她看看,看那人适不适合做良人。我抚摸着那块汉白玉,质地细腻,玉色柔润。
回过神时,我已经再次迈入古玩店中,那个喜欢躺在摇椅上小睡的老板的头发似乎比之前白了许多,动作仍旧是慢慢悠悠。夕阳悄悄地洒进屋子,空气中的灰尘几乎触手可及。
现在想起来,就这样在午后静静地贪婪地享受着时光的流逝,也是一种淡然的幸福。猛然间想起年少时听外公唱过的一段曲“遂今辰寄,愿童心不泯,岁岁照海棠。”
(刘韵玲:北江实验学校高一年级学生。指导老师,赖月莲)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