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喘息词性一览
文/袁坚
息字的本义是一次呼吸。人从体内往外出气叫呼,从体外向内进气叫吸,息是一呼一吸,也指呼吸时进出的气,即气息。鼻息指鼻中呼吸,成语仰人鼻息,比喻依赖别人,或看人眼色行事。屏息是抑制呼吸;窒息是呼吸受到阻碍。
在呼吸的意义上,息和喘是同义字,但又有程度上的差别:息是舒缓的呼吸,喘是急促的呼吸。《说文》解释息字为“喘也”,解释喘字为“疾息也”;段玉裁在息下注云:“口部曰喘疾息也,喘为息之疾者,析言之;此云息者喘也,浑言之。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引申为休息之称,又引申为生长之称,引申义行而鼻息之义废矣。”喘和息,浑言则义同,析言则义有微别。喘息并列成词,义同呼吸。太息、长息、长太息都是叹气,叹息常并列成词。
人在紧张劳动之后,呼吸急促,需智时停止一下,使呼吸舒缓下来,因此息字可由呼吸义引申出止歇义。在这一意义上,用息字构成的双音词,有休息、止息、停息、歇息、憩息、安息、将息、栖息,成语有自强不息、川流不息、息事宁人、偃旗息鼓。 又在这一意义上,息与作相对,作是工作,息是休息,古代《击壤歌》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句,作息可并列成词。还有熄字,解释为灭火,或者说停止燃烧,息、熄本同一词,熄是后起形声字。
人的呼吸是反复进行连续不断的,因此息字又可由呼吸义引申出增长义和滋生义,与消(消减、清失)相对。消息并列成词,义同消长。略举数例如下,
《周易·丰卦》。"日中则昃(西斜),月盈则食(亏缺》;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位居中天就逐渐西斜,月亮圆满了就逐渐亏缺,天气的迁移,地形的变异,都是随着时间而增损的。
《庄子·秋水》。“年不可举(保存),时不可止(挽留),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意恩是说,年岁不能保存,时光无法挽窗,消失和生长,充实和空虚,终结了再开始。
苏轼《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彼如而卒莫消长也。”逝者指水流,盈虚指月的圆缺。
大约从汉末魏晋时代起,消息一词又指音讯,因为音讯所传达的正是人事物事的消长状况,包括盈虚、得失、盛衰、吉凶之类。魏时王朗在给人的一封信上说,“消息平安,甚休甚休。”这是说得到你的平安音讯,感到非常高兴。晋代陆机对他养的狗说。“我家绝无书信,没能赉书取消息否?”这是要他的狗送信回家,并取回家里的音讯。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在她的《悲愤诗》中也有用例。“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此后唐诗宋词里的消息,大都作音讯解,现代把报纸上的新闻称为消息,就是从音讯义上来的。
消息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例子:“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这里的消息一词,指的是某些机械装置的关键部位,也就是枢纽。
最后再回到息字的增长、滋生义上来,从此义出发,放债所得的利钱称为息钱,能够生长不已的田地称为息壤,亲生儿子称为息男,儿子的妻子称为息妇(后作媳妇),鼻腔或肠道粘膜表面多长出来的肉称为息肉;所有这些在古籍中都有用例,这里不必赘引。

作者简介:袁坚,祖籍江苏武进,网名龍城,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老三届”知青。有人物传记,文学评论及诗歌,散文等见诸报端。电大文科毕业。国家机关退休干部。
